...钠离子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原理、设计准则、电化学行为- 电化学能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9 13: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2:03
在钠离子电池(SIB)的研究领域,对电解液溶剂化结构的深入剖析揭示了性能优化的关键。文章着重于理解溶剂化结构的形成机制,以及金属盐、溶剂和添加剂如何共同作用,以实现SIB的卓越性能。理想的电解液需具备溶解度高、离子传导性强、稳定的固-电解质界面(SEI)等特性。
文章核心探讨了钠盐的理想特性,如电化学稳定性,其阴离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水平对性能至关重要。例如,NaPF6因其出色的平衡性,被广泛认为是最佳阴离子选择。有机溶剂的影响同样关键,如电导率、SEI形成和溶剂化结构的稳定性,理想溶剂需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粘度和适度的酸碱性。
离子的流动性受溶剂粘度的严格控制,低粘度可以提高电导率。设计SIB电解液时,必须考虑溶剂的电化学稳定性,HOMO和LUMO能级影响电子交换过程。理想的溶剂需具备低熔点、高沸点以及低毒性,以适应极端条件并保证安全。添加剂如FEC虽然常见,但在DFEC、ES和VC等特定情况下,可能带来不同的效果,它们在SEI形成、离子传导和稳定性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Fard等人的研究,不同溶剂对Na+的几何影响得以量化,如EC中Na+周围有5个分子,而VC中为3个。电解质中的配位键、范德华力以及溶剂化结构模型,如图7所示,对电池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图中显示,Na+在EC中的稳定性最强,而在DEC中较弱,溶解行为受溶剂的介电常数影响。</
溶剂溶解能力的排序揭示了不同化合物的特性,如APN> DMSO> PC> EC> DEC> ATN> NM,而碳酸盐表现出适度性能。通过调整化学硬度、静电势和溶解能,可以优化电解液性能。溶剂化过程对电化学性能的改变,涉及离子的溶解、迁移和去溶剂化,这些过程受到阳离子-溶剂、溶剂-溶剂以及阳离子-阴离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影响。
电解质设计的优化策略在于精细调整阳离子、溶剂和阴离子的组合,比如WCAs设计原则,强调低电荷分散,以增强溶解和防止离子对形成。化学稳定性和极化率的选择,如氟化物,对动力学性能提升至关重要,尽管开发过程尚有挑战。阴离子受体添加剂通过改变配位结构来改善性能,但需谨慎处理,以防止电解质分解的风险。
多元溶剂混合可以互补优势,如EC/DEC的搭配优化阳离子流动性,而DMSO/H2O的混合则通过溶解机制优化电池性能。电解质浓度的调整不仅影响溶解行为,还可能影响电池的性能,如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和SEI结构变化。
高浓度电解质虽然能优化Na+扩散,但成本高且粘度大,为此,超低浓度电解质策略成为解决方案。溶剂化结构的表征技术,如FTIR、拉曼光谱和NMR,以及理论模拟如RDF和PMF,是理解并优化电解液性能的重要工具。在《Advanced Science》的综述中,明军研究员深入探讨了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设计,全面解析了其内在原理、设计准则,以及对电化学行为的深远影响。
...全方位解析钠离子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原理、设计准则、电化学行为- 电...
电解质设计的优化策略在于精细调整阳离子、溶剂和阴离子的组合,比如WCAs设计原则,强调低电荷分散,以增强溶解和防止离子对形成。化学稳定性和极化率的选择,如氟化物,对动力学性能提升至关重要,尽管开发过程尚有挑战。阴离子受体添加剂通过改变配位结构来改善性能,但需谨慎处理,以防止电解质分解的风险。
曾毓群的补能王炸:当超充成为标配,燃油车还能挺住吗?
在电解液上,则有电化学体系的创新。 神行电池的另一位设计工程师对汽车商业评论称,电解液上采用的是全新的超高导电解液配方,可以提升电导率、降低电解液粘度,增强锂离子脱溶剂化能力,为离子松绑。 电解液主要解决的是脱溶剂的问题,使锂离子更容易穿越出去、嵌入到石墨负极。 隔膜上,超薄SEI膜有效降低阻力,让锂离...
山东大学徐立强教授团队:原位纳米化和溶剂化调制助力钾离子二次电池高...
近日,山东大学徐立强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型的二维结构的负极材料(BiO)2CO3,其具有大的层间距(0.683 nm),可使钾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发生原位纳米化并保证材料的整体结构稳定;选取长链二乙二醇二甲醚(G2)做溶剂匹配大尺寸的KFSI钾盐,调控高浓度(5 M)电解液中KFSI的溶剂化,促使在电极材料表面构筑...
界面工程通过操纵溶剂化化学的液体锂离子电池操作的≥100°C
研究结论指出,通过设计含功能添加剂的弱溶剂化电解液,成功构建耐高温无机/有机异相结构,抑制界面副反应,提升电化学性能。LiCoO2||Li、石墨||Li半电池在80°C条件下性能稳定,LiCoO2||石墨袋电池在120°C下正常工作,展现实际应用潜力。参考文献(省略)
陈忠伟院士最新AM: “共晶溶剂化壳”助力水系锌电池-40℃/-20℃下循环...
此外,它显示出良好的去溶剂化动力学,特别是在低温下,展现出快速可靠的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即使在较高电流密度(15 mA cm-2)下,Zn|Zn对称电池也能保持长达500小时的循环稳定性,优于近期电解质溶剂化结构设计的性能。在低温下,Zn|V2O5软包电池同样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为极端条件下锌离子...
电池顶刊集锦:王中林汪国秀夏定国郭洪曾英邓远富魏志祥周震成果_百度...
通过设计一种包含1 M LiTFSI-CPME/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弱溶剂化电解液(WSE),研究发现,这种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在室温下达到2.23 mS cm-1,与传统的双醚官能团对Li+的强螯合作用相比,CPME溶剂的单齿醚结构降低了螯合作用,增强了Li+的迁移/脱溶剂化能力。此外,这种电解液与石墨负极具有...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低温电解液溶剂化结构随温度的演变规律探...
赵金保和张鹏教授在国际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发表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低温电解液中溶剂化结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两位厦门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表征,针对三种典型电解液——常规碳酸酯(EE11)、氟代(EF11)以及惰性溶剂加入的(EFH111)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低温下,由于离子与溶剂...
-90~90°C!非溶剂化相互作用实现宽温域PC基电解液-深水科技
该电解液设计的关键在于,通过非溶剂化相互作用调控Li+-PC的强度和结构,确保了锂离子在宽温度范围内的稳定循环。它打破了基于EC的传统电解液设计,提供了对PC基电解液的新理解。研究者通过实验展示了如何通过控制氟苯含量和锂盐比例,抑制石墨剥离并形成稳定的SEI,从而实现高性能和宽温度适应性。总的来...
四单位联合:揭示醚基电解液中溶剂对钠金属电池SEI形成的影响_百度...
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TEM)进一步揭示,DEE电解液促使SEI形成更为均匀,从而成功抑制了枝晶的生长。这一发现对于SMA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例如,基于DEE的电解液可提升SMA的循环效率(CE值)至接近100%,并支持质量负载约为9 mg/cm²的Na||Na3V2(PO4)3全电池实现500次稳定循环。图3:溶剂化...
EnSM:"拖曳效应”快速去溶剂化动力学和-50℃可工作高安全锂电池_百度知 ...
创新引领未来: 陈重学团队的这一发现,通过"拖曳效应"驱动的自适应双层溶剂化结构,为开发出经济、阻燃且适用于全气候条件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开辟了新的可能。这标志着锂离子电池技术在低温与安全性的融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电池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敬请关注能源存储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