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9 16: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2 23:50
揭示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一种独特的男性疾病在医学领域,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MH)是一个鲜为人知但具有重要意义的罕见肿瘤,尤其青睐年轻的男性患者,其发病率约为4:1。这种独特的实体瘤表现出多灶性和上皮样特征,通常表现为低转移性,但骨部受累情况不容忽视。1992年,Mirra等人首次描述了单肢多灶性且骨累及的“纤维瘤样”变体,随后在2003年由Billings等人确认为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ESLH),并被Hornick和Fletcher重新定义为PMH,与上皮样肉瘤(ES)有相似之处,但具备肌样特性。
在病理学上,PMH肿瘤的边界并不明显,主要由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构成,细胞内罕见血管腔。其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特征性表现为角蛋白AE1/AE3、FLI1、ERG和FOSB的阳性反应,与ES有明显的区分。然而,素、MyoD1、CD68、p63、HHV8和XIII因子则通常呈阴性。值得一提的是,CAMTA1在EHE病例中PMH的表达为阴性,局部可能表达CAM5.2、SMA和EMA,所有病例均可见完整INI-1核表达。Trombetta的研究揭示了(7;19)染色体易位,证实了SERPINE1和FOSB的融合,为基因层面的诊断提供了新线索。
尽管局部复发率较低,但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的转移风险相对较低,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Joseph等人的研究证实,吉西他滨/紫杉烷类药物和mTOR抑制剂对PMH具有治疗潜力。例如,替拉替尼和帕唑帕尼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展示了令人鼓舞的治疗前景。Brance等人的研究中,帕米膦酸盐已被证实对某些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复发预测因素仍受多灶性、患者年龄、性别和病变大小的影响,这一领域尚需更多研究来深入理解。
在临床实践中,识别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鉴别其与转移性癌、横纹肌肉瘤或ES等血管病变时。正确的诊断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了解这些文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罕见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