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9 2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23 03:36
据专案组负责人介绍,在已公布的假球案件中,涉案人员大致分为3类:千方百计希望获胜的俱乐部负责人 ;负责牵线搭桥、希望从中获利者;直接参与造假的教练和球员,这些
人共同的特点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在已公布的3起假球案中,有两起与杨旭有关。这位前广州医药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直言,当时冲超的念头 压倒了一切。于是,他和广州医药俱乐部走了条“捷径”———在实力超过对手一大截的情况下,为了保险起见,依然付钱收买;遇到实力相当的生死之战,俱乐部之间运作不成,就直接收买对方球员。
如果说杨旭等人是为了球赛胜利铤而走险,那王鑫、冷波等人则是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广州医药队收买 浙江绿城队球员一案中,范广鸣、冷波、邢锐3人不过打了几个电话牵线搭桥, 就各自分得数十万元。在2006年8月19日中甲联赛第17轮广州医药队主场对阵山西陆虎队比赛作假一案中,金钱的诱惑力进一步加大,王鑫、王珀等人通过设计比赛结果,不仅拿到了20万元贿款,还
通过国际赌球网站下注 ,每人赢得了十多万元。
对于一些场上球员而言,金钱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沈刘曦说,一个足球运动员的黄金期不过数年,退役之后还不能确保生活有保障,而一场假球的获利,远远超过黄金时期的年收入。这笔巨大的收入最终让他在场上作假“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