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5:2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31

不是分的问题,解人之急啊,帮助别人啊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评价:
这是孔子的谦虚话,也是老实话。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归纳出几个结论来:第一是孔子在文学以及各方面的成就,真是达到了顶峰,但他自己始终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不但是学问方面,古今中外,任何一方面真有成就的人,站在顶峰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平凡。这是必然的现象,并不是有意装成的。硬是真的到了顶峰的时候,自然就觉得很平凡。而且还特别小心,觉得自己懂得太有限,不敢以此为足。从这节书可以看出来,孔子那么其实、谦下,而且不是故意装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32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32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发还没有做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33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前人对《论语·述而》中“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章的研究,通过《论语》文本考证和周秦汉其他典籍的使用实例勾沉,着重讨论了其中“莫”字的语法功能,认为前人于此句之解释均有未安,本章之“莫”本无实际词汇意义,只是一个虚词,其作用是在“文”一字不成词的语境中,缀在实词后面,起着舒缓语气的作用。整句意思是“书本上的学问么,我同别人差不多。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成功。”

论文接着讨论了《庄子》等书中的“广莫”和《孟子》中的“子莫”,认为这里的“莫”字皆不必如前人曲为之解,若看作虚词,其文理就能豁然贯通。其中的“子”即孔子。

关键词:文莫 广莫 子莫

一、文莫

关于《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章,历来解释颇多歧见,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文莫”尤其是“莫”字的理解,本文拟在综合前贤注解的基础上,从文字训诂和篇章义理两方面进行考察。

关于“莫”字的训释,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释为否定副词,相当于“无”、“不”。何晏(?--249 )《论语集解》:“莫,无也。文无者,犹俗言文不也。文不吾犹人者,言凡文皆不胜于人也。”皇侃(488--545)《论语义疏》进而解释道:“孔子谦也。孔子言我之文章不胜于人,故曰‘吾犹人也’。”而于“莫”字则未予置词。

“莫”作为否定副词,作“无”、“不”等*,确实是其中一大义项,可谓有足够的旁证。为精审计,兹先将《论语》一书中有关“莫”的其它句例俱摘录于下: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②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同上)

③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雍也》)

④(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

⑤子曰:“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子路》)

⑥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同上)

⑦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同上)

⑧(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同上)

⑨(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卫灵公》)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

⑾子贡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子张》)

以上十一条中,“莫”的义项可分为四类:动词一次第一条,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七次第三、五、九、十、十一条,代词六次第二、六、七、八条,“暮”的古字一次第四条。如果用上述四个义项的任何一个去替换题上的“莫”字,其结果必然窒碍难通。因为如何晏解作否定副词无或不,则于本复句的语法不通。本复句是一个前正后反的转折复句,前一分句反映出孔子对自己“文”的自豪(非“凡文皆不胜于人”的自谦),如: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第一例是孔子对于文化传统的认同,第二例最足以见出孔子以“文”自居的豪情,最后一例是孔子评人兼自评。

后一分句则体现出孔子对自己“行”的自责,“则”字无疑作为转折连词。孔子尽管以“日新”、“参省”自勉,但仍不敢以“躬行君子”贸然自居。而且正是他老人家不断的“日新”、“参省”才反过来证明他自觉于“躬行君子未为得也”。再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文”赫然居于首位,从《论语》文本看,这并不意味着孔子认为“文”的重要性在“行、忠、信”之上,而是基于他对于自身的严格评估,在他看来,“文”只是成为君子的其中一个条件,而他所“参省”的内容也正是“忠”与“信”,如: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至于“莫”的其他三个义项,从未有人言及,且也显然不能作为正解,姑略而不论。

二、释为推测性连词,相当于“可能”、“也许”。朱熹《论语集注》:“莫,疑词。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及人;未之有得,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释“莫”为“或许”、“也许”之类的义项,于本复句的文气自然能顺利贯通,但问题是验之于先秦典籍,于“莫”字本身的义诠,却缺少应有的词源学依据。除《论语》一书外,笔者还查阅了《诗经》、《易经传》、《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六部先秦典籍,未发现一处“莫”字作为推测性连词解释的句例①。事实上,从汉语史上看,“莫”字作为“或许”等解,已经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先是口语,然后是文人作品中),这已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故不展开。

三、与“文”字合成一词作联绵字解读,相当于“黾勉”、“勉强”。刘台拱《论语骈枝》云:“杨慎《丹铅录》引晋栾肇《论语驳》:‘燕、齐谓勉强为文莫’。”② 又,刘宝楠《论语正义》:“夫子谦不敢安行,而以勉强而行自承。犹之言学,不敢居‘生知’,而以‘学知’自承也。”

晋栾肇之说不知何据,所指亦复不知何时,根据现有文献,可以认为当出于《方言》,杨雄《方言》则云:“侔莫,强也。北燕之外郊凡劳而相勉若言努力者谓之侔莫。”③将《方言》原文与二刘立论相对照,可以看出,《方言》所指为“北燕之外郊”而非“燕齐”,语言差别自然不可以道里计,更不能以北燕外郊之方言去解释孔子所在的鲁国方言或者其时雅语。笔者在《韩非子》中倒是发现了以下两条资料:

我笑勾践也。为人之如是其易也,己独何为密密十年难乎?(《说林下》)

古者黔首悗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詗智慧,欲自用,不听止。(《忠孝》)

上引《韩非子》中的“密密”和“悗密”,其意义皆相当于今天的“勤勉”。但韩非所在的时、地决定《韩非子》中的材料不能视为本证。而且,孔子的教学语言想来都是雅言,“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子罕》)。第二,符定一《联绵字典》收有“文莫”一条④,但是,该条目下所收的唯一一条例子正是本文题上的这一句话,孤证不立论,因而不足为训。

最后,然而却是最重要的,即使“文莫”释为“黾勉”在语音上不成问题,在义理上也会发生前后矛盾,“黾勉”是什么意思呢?是勤勉努力,那么这与下一分句的“躬行”又有什么区别呢?二者在逻辑上具有着概念上的同一性,这就相当于说“A吾犹人,A则吾未之有得”,这不是很滑稽吗?

不是否定副词,不是推测性连词,也不是联绵字。那么会是什么呢?笔者根据这一分句的内在特征认为,后一分句仅言“行”,前一分句也就只能言说一种德性:“文”,而“文”和“行”正是孔子语汇中相对比而存在的一对概念,如上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孔门论学,范围虽广,然必兼心地修养与人格完成之两义。”⑤根据上述,就可以排除“莫”字可能的实词解释,如“德正应和曰莫”⑥ ,又如“莫莫,清静而敬至也” ⑦,所以只能作虚词理解。

将“莫”解读为无实际词汇意义的虚词,这一章就很好理解。据笔者研究,《论语》一书中,主语往往是双音节的,如果碰到一个单音节的,则总是在该单音节实词之后附加一个助词⑧,这就是近人姚维锐所说的“一字不成词则加助语”⑨ 的规律。如与“莫”字同属古音明母的“惟”、“维”、“无”、“勿”、“毋”等字,在先秦文献中就有不少用作句中助词的语例。如:《尚书·君奭》“迪惟前人光”、《皋陶谟》“百工惟时”、《召诰》“无疆惟休”等句中之“惟”;《诗经·小雅·无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等句中之“维”;《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论语·子罕》“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等句中之“无”,“无宁”多作“毋宁”,如庄子语:“与其相濡以沫,毋宁相忘于江湖”;《尔雅》:“勿念,勿忘也。”郭注:“勿念,念也。”邢疏:“勿念,念也。念即不忘也。若《大雅·文王》云‘无念尔祖’是也。”与本章最切近的要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之“莫”了,上古“无”“莫”音义全同,《小尔雅》云:“无显,显也”。而以下两句,虽然助词“惟”的具体意义与本章之“莫”稍异,但其中“惟”在句式结构上起的作用却与后者最接近,兹录以备考: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在释“末”、“无”、“毋”、“亡”、“忘”、“妄”、“罔”、“勿”时,皆列有发声助词一目,且列举了周秦汉典籍中四十余条语例,而“莫”字与上述诸字同属古音明母,据此,“莫”作助词当无问题。

综上所述,本章之“莫”无实际词汇意义,只是一个虚词,其作用是在“文”一字不成词的语境中,缀在实词后面,起着舒缓语气的作用。整句意思除了“莫”字不作解释外,其它仍从杨伯峻先生的译注:

孔子说:“书本上的学问么,我同别人差不多。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成功。”

二、广莫、子莫

《庄子·逍遥游》: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 逍遥乎寝卧其下。”

成玄英疏:“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

陆德明对“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的释文是:“谓寂绝无为之地也。简文(503--551)云:莫,大也。”

按:若是莫可释为“无”,则何须上句“无何有之乡”?这正是陆德明又录萧梁简文帝之说以备考的原因。而释“莫”为“大”,则是因“广”字而误会,生活年代略后于陆德明的颜师古已给予了否定:《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莫府省文书。晋灼解曰:“将军职在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也。莫,大也。或曰,卫青征匈奴,绝大莫,大克获,帝就拜大将军于幕中府,故曰莫府。莫府之名始于此也。”颜师古则曰:“二说皆非也。莫府者,以军幕为义,古字通单用耳。军旅无常居止,故以帐幕言之。廉颇、李牧市租皆入幕府,此则非因卫青始有其号。又莫训大,于义乖矣。”

“广莫”一词亦见于《国语》和《世说新语》。

《国语·晋语一》:“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公说,乃城曲沃,太子处焉;又城蒲,公子重耳处焉;又城二屈,公子夷吾处焉。”韦昭注:“广莫,北狄沙漠也。下邑曰都,使如晋为下邑。启土,辟境也。”

按:如云“广莫”为北狄沙漠名或者说“莫”通“漠”,则皆与开辟为晋国的下邑之语义相悖。所以,此中之“莫”其实未加注。

《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刘孝标(公元462-521)引《春秋考异》曰:“钜不周风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精大备也。盖北风也,一曰寒风。”

按:依如此解说,则刘氏于“莫”字亦未加注。

类似的语例还有:

《庄子·知北游》: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郭象(?--312 )注“汝唯莫必无乎逃物”八字云:“若必谓无之逃物,则道不周矣,道而不周,则未足以为道。”

按:郭注于“莫”字亦未予解释。

成玄英疏:“无者,无为道也。夫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汝唯莫言至道逃弃于物也。必其逃物,何为周遍乎!”

按:成疏以“莫”为否定副词,却因此使应解之“无”失解。如此,又可反证“莫”字不需解。

又:《庄子·山木》:“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於大莫之国。”《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广川王)去怜之,为作歌曰:“愁莫愁,居无聊。……”以上二例中之“莫”字与前述所讨论者一样,均应作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理解,而不必在其语法意义之外强求其词汇意义。

从上述诸例可知,历史上关于“莫”字的注解,在韦昭时尚未赋予实在的含义,到何晏、郭象、刘孝标、皇侃、萧纲时则已众说纷纭,到了唐人如陆德明、成玄英手上,则已然不得其解。后人阅读周秦汉典籍,则往往通过唐人训诂,于是其古训反而淹没无闻矣。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上文关于“子莫”的解释,向来聚讼纷纭,东汉赵岐已经含糊其词了,称“子莫”,“鲁之贤人也”,因为有赵岐定了这样的调子,后人就只能费劲去坐实这个“贤人”或者“鲁之贤人”了,于是有孙诒让和俞曲园的魏中山公子牟说⑩,黄鹤和罗根泽的《说苑·修文》之颛孙子莫说11,还有孙人和认为系《尸子·广泽》中的皇子,王树荣还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庄周即子莫说》的论文12,正是越说越玄了。

试想,孟子上述文字中,杨子、墨子无疑为孟子以前的思想文化巨匠,孟子对二位仍有所讥议,接下来被言说的一个人自然应该有更高的文化身高和更重的文化体重,而不应该是令后来诸贤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什么中山公子牟(单名)、颛孙子莫或皇子,甚至因为《孟子》一书中没有提到庄子,硬是由“子莫”来凑一个,就尤其显得不够严肃,如依此立论,那么,《庄子》中也未提及孟子,甚至《韩非子》中也未言及其同学李斯13,这又作何解释?

不妨与下列两段文字对勘:

《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从上面的分析和对勘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启迪,后面那个高于杨子、墨翟又善执中的思想文化巨子应该是而且也只能是孔夫子。当然不是说“子莫”是孔夫子,我的意思是说“子”是孔子,“莫”是什么呢?“莫”不是什么,它只是后缀于实词之后用以舒缓语气的一个衬字而已,这点前文已详述,不赘。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难道是孟子讥议孔子执中无权吗?当然不是。执中者系孔子,执中无权者不仅不是孔子,恰恰是孔子所不赞同的,请看孔子如是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如果考虑到孟子文章沛然的气势和高度的跳跃性,那么不仅不会将前文“执中”与后文“无权”混为一谈,而且还能因为上引孔子一段话,更足以证成孟子文中杨墨之后的思想文化大家正是孔子,而非别人。

注释:

① 唯《庄子·则阳》“莫为盗,莫为杀人”句之“莫”,前人有训为疑词者,验诸上下文,于义未安。

② 引自刘宝楠《论语正义》本条注解。

③ 清钱绎撰集,上海古籍出版社84年5月影印清光绪六十年红蝠山房本《方言笺疏》卷七第五页)。

④ 中华书局1954年出版《联绵词典》第431页。

⑤ 钱穆《论语新解》第3 页,巴蜀书社1985年。

⑥ 见《周书·谥法》、《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礼记·乐记》“莫其德音”郑注。

⑦ 《诗经·小雅·楚茨》“或燔或炙,君妇莫莫”郑笺。

⑧ 见拙著《〈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笺证》,台湾《孔孟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九期第一至第六页。

⑨ 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古书疑义举例增补·二》。

⑩ 分别见孙诒让著《籀庼述林》和俞樾著《茶香室经说》。

11 分别见黄鹤著《四书异同商》和罗根泽著《古史辨卷六·诸子考索子莫考》。

12 孙、王二文均见《古史辨》卷六。

13 《韩非子·存韩篇》有“李斯往诏韩王”一语,但本部分显然是李斯之文窜入,这一点几乎已成为治《韩非子》者之共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33

说实话,这个你可以找教授级的人物来看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人教版小学英语课本哪里能下载到MP3 小学英语同步听力音频去哪里找 去陆丰旅行,要提前做好什么准备? 请教高手:苹果6s能不能安装两个微信?谢谢指点! 对于一个在女性内衣店工作的男性,你们怎么看待 ...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咸水湖 B.死海是世界最低点 C.马来群 ... ...世界最大的湖泊___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___世界上面积最大...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是什么?世界最低点是哪?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尚赫净水器滤芯 如何清洗尚赫 求一款将TXT转化为PDF的软件? 有关孙诒让的小故事!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啊! txt转换成pdf转换器是什么工具安全吗?? 俞姓的来源? 西湖孤山的详细资料 如何把txt转换成pdf txt文件怎么转换成pdf格式的文件 雁冢全文翻译 什么软件可以批量把TXT转换成PDF? 诗人陈古渔是谁? 什么软件可以把txt文件变成pdf文件? 如何将txt转换成pdf格式的文件 如何将txt文件转换成pdf文件 求个软件能把txt文件转换为pdf文件 把txt转为pdf的软件 有没有 手机txt文件怎么转换成pdf 梦见死去的父亲是怎么回事 QQ邮箱的附件无法下载是怎么回事? 小米1s里qq邮箱文件下载到手机什么地方? 别人把歌曲从QQ邮箱里发过来,我该怎么下载到到mp3里,请把所有步骤说清楚 请问用什么软件可以把word或者txt的文本文件转换成pdf 如何将文件的格式由txt转换为pdf 两个女孩子说去拜老爷 然后其中一个说“好漂亮呀 ”??然后那个女孩子过几天就无缘无故死了很多人猜测 txt转pdf转换器 孙冶让历史介绍 如何把txt文件转换成pdf文件 求解签, 请问谁知道怎么把txt格式的小说转换成PDF格式的呢? 画吾自画自合古 什么意思?? 左宗棠对联20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有没有软件能将TXT格式转成PDF的 谁能给我20对对联(要有理解)? 《俞樾 隶书七言 对联》 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的译文 勇且智译文急急急急~~!!! 俞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论语·述而》原文 常用厨房调味料有哪些? 做菜最常用的调料有哪些? 饭店炒菜时必备的调料都有哪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