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5: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5:11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降低药占比
“看病贵”,大部分贵在药品价格上。降低药品使用比例,不仅是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适应医改新形式、改变医院发展模式的必然之路。近年来,我院十分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工作,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严格制度,通过层层落实和不断改进,控制药品比例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药品占比、抗菌药物使用比例、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乙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一是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领导小组和监控网络,由陈福春院长亲自担任组长,医院药事委员会、医务科、院感管理科、药剂科等多部门分工合作,并明确科室主任是合理用药第一责任人。结合国家卫生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本院《药品使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等抗菌药物使用规定,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并层层落实,使抗菌药物应用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是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培训。邀请浙二医院感染科刘进教授、浙一医院感染科丁永祥教授、俞云松教授、台州医院药剂科陈赛贞主任等专家来院主讲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院感科做好医院感染病源微生物的培养、分析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源体的耐药性监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药剂科组建临床药师队伍,下到病区搞好用药咨询,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同时,还通过《院感通讯》、《药讯》等形式,介绍新药信息、抗菌药物副作用及国内外抗菌药物使用新动向,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三是制定奖罚措施,严格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院明确规定,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比例和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要分别控制在45%以下和25%以下。未达标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门诊及住院病人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原则上只能使用一线抗菌药物,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且使用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严禁3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使用方式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4月1日,下发《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通知,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三线抗菌药物审批步骤等具体事项进行再细化。明确门诊病人一律停止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特殊病人向医务科提出申请;所有抗菌药物单支价格超过50元金额的,均由科主任和医务科二级审批同意方可使用。三线抗菌药物使用需符合使用指征,并填写《三线抗菌药物使用审批表》,由科室内授权的医师和医务科二级审批。急诊或特殊情况确需使用三线抗菌药物时(非正常上班时间),主管医生可以向药房提出临时放行,但需在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违反规定者,需到医务科说明情况。按照我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制度的要求,每月对上月使用金额排名靠前的药品作暂停使用处理。5月份,对哌拉西林舒巴坦针、头孢曲松针(台湾产的)、头孢地尼胶囊、血栓通针、参麦针(20ml)、复方玄驹胶囊、克痒舒洗剂全院作暂停使用。
四是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坚持定期检查现岗病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每月随机抽取门诊中、西药处方和住院病历,由临床药师对用药情况进行评议,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和其它不合理用药现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门诊中成药、中草药处方点评制度,内容包括处方前记完整性、诊断与药物配伍一致性、脚注规范性、药物是否超剂量或剂量过低、用法是否错误等。为确保处方点评工作扎实开展,医务科邀请院内中医专家对全院门诊医师开展《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培训,药剂科、中药房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月定期对全院门诊中药处方按比例进行抽查,并组织临床药师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公布在《管理信息》上,督促门诊医师改正和完善。
五是针对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明确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对外科甲状腺、乳腺和疝气等三种Ⅰ类手术切口,手术室、药剂科联动,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每月还对在院病人的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行抽查,对违反规定者进行处罚。目前,外科系统甲状腺、乳腺和疝气等三种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已经下降到10%以下。
新措施实施一个月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从上月的27%降低至20%(*乙等中医医院的标准25%)。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到10%以下,药品占比从52%降至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