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8 14: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7 18:43
羊狂蝇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蝇类,主要为害绵羊,羊狂蝇的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偶尔也可侵入气管和肺,甚至脑,引起羊狂蝇蛆病,病羊的症状为流脓性鼻液、打喷嚏、进而引起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慢性鼻炎和额窦炎等症状。羊狂蝇蛆病在世界各地养羊区广泛分布,我国北方地区羊狂蝇蛆感染严重,新疆绵羊感染率在70%以上,患羊减少增重8.29%~3.58%,每只羊月均活重损失0.479~0.6千克。而胴体肉损失达1.19~4.6千克/只,羊毛损失200~500克/只,奶产量下降10%。严重影响羊只生长发育。
人偶而被羊狂蝇幼虫感染后多为眼蝇蛆病,主要症状是流泪、惧光,有异物感,可导致结膜炎、角膜混浊,甚至失明,但虫体通常不能发育。 根据羊狂蝇幼虫的寄生规律,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在成虫产幼虫的高峰期应实施防治措施。但如何解决后续感染并打断这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循环,尚无有效的办法。在放牧制度上,炎热的夏季坚持早晚放牧,中午应将羊留在舍内可能可以避开成虫的侵袭。
防治羊狂蝇蛆病,通常采用化学药物,许多国家(包括前苏联)是使用80%DDV乳油熏蒸的方法。我国许多地区在成虫侵袭高峰期也是通过使用有机磷类药物来治疗病羊,收到一定疗效,但安全系数小,投药繁琐,熏蒸时药物不能有效到达鼻腔以及额窦、角窦等部位而使寄生在这些部位的虫体得以逃生是这类药物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