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8 05: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3 06:37
电紧张一词首先是由博艾斯-赖芒德(H.E.Du Bo-is-Reymond)命名的。在通电的瞬间,阴极附近兴奋性增高,同时可看到通过该点传导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传导速度增高;而在阳极附近兴奋性降低,动作电位幅度增大,传导速度降低。前者称为阴极电紧张,后者称为阳极电紧张。通电一定时间后,在断电的瞬间出现相反的兴奋性变化。在通电开始时阴极和断电时阳极上所见到的兴奋性显著增高,该处产生动作电位。电紧张的作用可从膜电位变化这一直接影响和在膜电位处于改变状态时所形成的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说明。在通电开始时阴极部位,由于膜电位减小(去极化),容易对刺激产生反应,而在阳极附近,由于膜电位增大(超极化),兴奋性降低。但当连续通电时,则在阴极附近膜反应性降低(Na+的运转机制去活化),而在阳极附近则相反地出现反应性亢进(Na+的运转机制活化)。此时一旦停止通电,阴极附近反应性降低(阴极压抑),而在阳极附近,由于其反应性亢进的膜的膜电位向去极化方向变化,兴奋性就增高(阳极断电刺激)。阳极断电刺激显著出现在静息膜电位降低时,而在原来静息膜电位高的状态时,则难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