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 哪里能找到高中生物的精彩的教学案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4:2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5:00
上这个http://www.pep.com.cn/xiaoyu/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5:01
抱歉,没理解你的意思。
你可以登陆这个网站: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176
高中生物知识点列表比较
1 质体类别
种类
分布
色素
功能
白色体
不见光部位
无
储存淀粉和油滴
有色体
果实花瓣
叶黄素、胡萝卜素
果实花瓣呈现颜色
叶绿体
叶肉细胞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进行光合作用
2叶绿体中色素的对比
项目
色素颜色
吸收光谱
滤纸色素层析图谱
叶绿素
叶绿素a
蓝绿色
红光
中下层、蓝绿色
叶绿素b
黄绿色
蓝紫光
最下层、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橙*
蓝光
最上层、橙*
叶黄素
*
蓝紫光
中上层、*
3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实质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
同化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
(酶促反应)
时间
短促
较缓慢
条件
需叶绿素和光、酶
需多种酶
场所
叶绿体的基粒片层结构薄膜上进行
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物质转化
水光解生成氧气和氢、ADP形成ATP
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葡萄糖
能量转化
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葡萄糖中的化学能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先在细胞质基质,后在线粒体中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
氧气、酶
第一、二阶段不需要氧气需酶、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和酶
不需要氧气、需要酶
产物
无机物CO2、H2O
有机物C2H5OH和CO2或C3H6O3
氧化分解
彻底、
不彻底,还有小分子有机物
能量释放
多(2870千焦)
少(197或222千焦)
生成ATP
38个
2个
5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反应部位
叶绿体
主要在线粒体
所需条件
光、色素、酶、水、二氧化碳
氧气、水、葡萄糖、酶
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
化学能——ATP化学能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
6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多为单细胞
较大、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生物
细胞核
无核膜,细胞内无成型的细胞核及核仁,核质集中在*核区
有成型细胞核,内有核仁。有核膜
染色体
无、仅有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器
仅有核糖体
细胞质内有多种细胞器
细胞壁
由特殊的糖和肽构成
由纤维素、果胶构成。动物无细胞壁
生殖
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方式
无丝*
无丝*、有丝*、减数*
代谢类型
厌氧或需氧,简单吸收,少数营光合作用
多为需氧,动物和真菌细胞为异养型,植物细胞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转录翻译
出现在同一时间、地点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
种类
少,约2350种
多,约150万种
液泡
有(小型)
成熟植物细胞有(大型)
DNA复制周期性
不严格
严格(间期复制)
出现年代
32亿年前
15亿年前
7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比较
项目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无
有
新个体的产生
母体直接产生
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繁殖速度
快
慢
后代的适应能力
弱
强
8 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
比较项目
水分代谢
矿质代谢
过程
形成液泡前的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完成,形成大液泡的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完成
通过主动吸收完成。包括离子的交换吸附和离子进入细胞的主动运输两个过程
条件
(1) 必须具有渗透系统
(2) 以蒸腾作用为动力
有根细胞提供可交换离子和运输的动力。与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
方向
水分从低浓度——高浓度
从土壤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物质吸收状态
分子状态
离子状态
吸收方式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选择性
无
有
耗能
不
需要
密切相关生理作用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
9 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分泌失常结果
甲状腺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抗、呆小症
胰岛
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过多、糖尿病
过少、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加速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
肾上腺
皮质
肾上腺皮质激素
调节水、盐和糖的代谢
髓质
肾上腺素
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含量增加
性腺
*
雄性激素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不育症
卵巢
雌性激素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产生卵细胞,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不孕症
脑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调节蛋白质、脂肪、糖的代谢
巨人症
侏儒症
10昆虫的内激素调节
种类
分泌部位
激素的功能
脑激素
脑神经分泌细胞
刺激咽侧体和前胸腺分泌相应的激素
保幼激素
咽侧体
延长幼虫期,抑制成虫形状的出现
蜕皮激素
前胸腺
促进幼虫蜕皮*
联系
三种激素协*制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命过程
11 昆虫外激素(信息激素)
种类名称
分泌部位
作用
举例
性外激素
体表腺体
诱使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蛾类
追踪外激素
体表腺体
为归巢行为所分泌
蜜蜂
聚集外激素
体表腺体
使个体之间具有强烈的相互依存关系
蜂王、蚁后
告警外激素
体表腺体
受侵袭时警告同种个体
1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以无机物形式循环
特点
单向逐级递减
反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生物圈
联系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比较项目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无
有
细胞质
质体
无
有
液泡
无
有
中心体
有
无
高尔基体
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14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的异同点
项目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植物细胞两极发射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形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期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15 DNA复制、转录、翻译内容区别
项目
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质
模板
DNA双链
DNA的一条链
信使RNA
原料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能量
ATP
ATP
ATP
酶
解旋酶、聚合酶
聚合酶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16 DNA与RNA的比较
项目
DNA
RNA
结构
一般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有的为单链结构
一般为单链结构
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
A、T、G、C、
A、U、G、C、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17 两对等位基因子二代的有关比例
显性亲本类型
重组类型
重组类型
隐性亲本类型
合计
纯合
1/16
1/16
1/16
1/16
4/16
一对基因纯合
一对基因杂合
2/16
2/16
2/16
2/16
8/16
完全杂合
4/16
4/16
合计
9/16
3/16
3/16
1/16
18 同源器官、同功器官区别
器官类型
起源
功能
实例
同源器官
相同
不同
鸟翼和人的上肢
同功器官
不同
相同
鸟和昆虫的翅
19 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出入方式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自由扩散
高----低
不参加
不消耗
气体、酒精、甘油、固醇、脂肪酸
协助扩散
高----低
参加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低(或
低----高
参加
消耗
各种离子进入细胞
20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线粒体
叶绿体
分布
普遍存在动物、植物细胞中
(成熟的红细胞除外)
主要存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形态
粒状、棒状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结构
膜
外膜
使线粒体或叶绿体与周围的细胞基质分开
内膜
向内折叠形成嵴,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光滑,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绿色的基粒
基粒
内膜上分布的许多小颗粒,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圆柱形,由10个——100个基粒片层结构重叠而成,有色素分布在片层结构薄膜上
基质
充满嵴的周围,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充满在基粒之间,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功能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1 遗传的变异比较
变异的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产生原因
DNA分子结构改变
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互换
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
具有的特点
突变率低,有害变异多
生物在有性生殖和遗传过程中必然产生;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
变异率低,但影响力和危害较大
实践意义和应用
人工诱变提高变异频率,改良生物性状
杂交育种中培育优良的杂交品种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22 特创论和进化论的比较
项目
特创论
进化论
生物的来源
神创造的
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生物的种类
不变
由少到多
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无任何亲缘关系
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证据
无
有大量的证据
评价
由于进化论者在论证生物进化时,列举大量的事实,因此,曾经盛行一时的特创论越来越不被人们所相信,而进化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
23 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
遗传规律
基因的分离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
亲本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
两对(多对)相对性状
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
基因位置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F1表现型
显性亲本的性状
显性亲本的性状
显性亲本的性状
F1形成的配子
两种配子,数目相等,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
形成四种配子,数目相等,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
两种配子,数目相等,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
形成四种配子,数目不等,两多两少,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
F2表现型
显:隐=3:1
双显:显隐:隐显:双隐=9:3:3:1
性状分离比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分离比
两种亲组合多,两种新组合少表现型无固定比例
F1测交实验
显:隐=1:1
双显:隐显:显隐:双隐=1:1:1:1
亲组合:双隐= 1:1
两多两少;重组率=新组合/(新组合+亲组合)
遗传实质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独立存在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配子
F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多对基因连锁在一起进行遗传
同源染色体上一小部分基因随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部分交换而发生交叉互换
三大规律关系
三个遗传规律之间有着共同的细胞学基础,在减数*形成批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表现出基因的分离规律;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出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连锁遗传,也可能一小部分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部分交换而发生交叉互换,结果表现出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最终,生物按照三个遗传规律遗传的同时,既表现遗传性也表现变异性,使生物多种多样。
24 遗传疾病的判定
疾病种类
特征
举例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隔代遗传,男女均等,发病率低
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有中生无,连续遗传,男女均等,发病率高
多指病
伴X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隔代遗传,男多于女,发病率低,*女父
色盲、血友病
伴X显性遗传
有中生无,连续遗传,女多于男,发病率高,子母父女
Y染色体遗传
传男不传女,父子子父(限雄遗传)
多毛症
25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项目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形成过程
有变形期、均等*
无变形期、不均等*
性细胞数目
一个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都经过减数*产生
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26 有丝*过程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比较
比较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
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
4n
4n
4n
0
0
DNA分子
4n
4n
4n
4n
2n
27 人体生殖细胞数目比较
项目
同源染色体对数
DNA分子数
染色体个数以及DNA分子数目
染色单体个数
DNA分子数目
初级性母细胞
23对 92个
46个 92个
92个 92个
次级性母细胞
不成对 46个
23个 46个
46个 46个
生殖细胞
不成对 23个
23个 23个
0 23个
28 生物进化证据的比较
项目
古生物学证据
胚胎学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
概念
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发生、发展、分类、演化
分布等规律的科学
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对各类脊椎动物的 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的科学
证据事实
化石、马的化石、种子蕨、始祖鸟
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比较。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
同源器官(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
结论
证实现代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高等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共同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人是从有尾的动物进化而来
共同的原始祖先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进化为具有同源器官的不同生物
29 生态系统的类别
名称
分布
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草原生态系统
干旱、年降雨量很少的地区
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也不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结构经常发生变化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
水域生系统态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100
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不具有奔跑或飞翔能力。海洋的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
其中的动植物都适合在淡水中生活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大量的动植物和许多微生物。
30 生物适应性的比较
项目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概念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现象
特点
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御敌或捕食
色彩鲜艳,易于识别,预先示警,有利于自我保护
模拟它物,迷惑天敌或猎物,有利于捕食或御敌
举例
各种动物的体色
蛾类的鲜艳色彩
竹节虫、枯叶蝶
31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比较
用进废退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
创立人
拉马克
达尔文
中心内容
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器官用则发达,不用则退化;获得性遗传: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下来
中心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对进化原因的解释
动物的变异适由于动物本身的意愿所决定的,而且变异是一直向前发展的。长颈鹿由于经常努力的伸长前肢去吃高处的叶子,所以,他的颈和前肢变长。长颈鹿的长颈和前肢是逐代一直向前发展形成
生物产生变异以后,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的。长颈鹿的长颈和前肢,是由于自然选择并经过逐代积累而形成的。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产生后代;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就被淘汰。
32 病毒和细菌的比较
项目
病毒
细菌
结构
无细胞结构
原核细胞结构
成分
核酸、蛋白质
各种化合物
遗传物质
DNA或RNA
DNA
生活方式
寄生
寄生、共生、自养
繁殖方式
利用寄主的成分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然后组装
分类*生殖产生后代
33 各种细胞器的比较
项目
形态分布
结构
功能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膜、基粒、基质
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
生活细胞
双膜、嵴、基质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内质网
细胞质中
单膜、粗面、滑面
大分子运输通道
核糖体
细胞质或内质网
无膜、两个亚基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膜、扁平囊状
细胞壁形成、动物分泌物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无膜、两个中心粒
与有丝*有关
液泡
植物
单膜囊状
显色、维持渗透压
34 细胞器列表比较
分布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结构
具有单膜结构的细胞器
内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
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成分
含D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功能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35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
植物体内存在形式
能否转移
利用情况
元素举例
离子状态
很容易
反复
K
不稳定化合物
能
多次
N、P、Mg
稳定化合物
不能
一次
Fe、Ca
36 激素和酶的比较
项目
激素
酶
性质
有些是蛋白质,有些不是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产生
内分泌腺细胞
机体所有活细胞
作用部位
随血液循环到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
与神经系统密切关系
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37 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生长素
生长旺盛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和器官,如茎尖、根尖、新生嫩叶和种子、胚芽鞘尖端
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具有双重性。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利用顶端优势进行修剪;农作物除草剂
细胞*素
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特别是正在进行细胞*的器官
促进细胞*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
蔬菜贮藏中,用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组织和器官
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它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乙烯
广泛存在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
处理瓜类幼苗,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
叶、芽、果实、种子和块茎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脱落酸
抑制植物细胞的*、也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之前大量脱落
38 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
项目
单倍体
多倍体
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自然形成原因
由未经过受精作用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
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剧烈的影响,有丝*过程受阻,于是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减数*形成染色体数目也相应加倍的生殖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发育为多倍体
人工诱导方法
花药离体培养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植株特点
植株弱小、高度不孕
茎干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增高、但是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意义
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是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迅速获得纯系植株,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
选育多倍体新品种,如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39 生物种间关系比较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特点
举例
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细菌
竞争
数量上出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或生存能力相同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40 应激性与适应性的区别
项目
应激性
适应性
定义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一定的反应;生理学概念
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生态学概念
产生原因
由于外界刺激引起
生物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有利变异是适应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产生过程
应激性是生物体接受刺激以后,由相应的结构,以一定的形式完成
适应性是生物体产生的有利变异,经过自然选择,通过遗传逐代积累而保留下来形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5:01
高中生物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生物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