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推销员尤其要...19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1 05:0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5:24
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在每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很难包揽无遗地逐条列出,但是,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韵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其学习和人际交往。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行合理的调节。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五个方面。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他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是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
(3)关心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只有尊重和关心别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获得发展。这就是“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道理。
(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是虚伪地恭维别人,而是诚心诚意地称赞别人的优点。对于对方的缺点也不迁就,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5)积极地沟通。心理健康的学生对沟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沟通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沟通的方式是直接的,而不是含糊其词,在积极的沟通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真诚的友谊意味着健康。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亲密合作。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而逐渐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除同周围的人相比较之外,还常与理想的自我相比。心理健康的学生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能虚心地;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从中认识自我。
(3)及时正确地归因。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因为学业成绩或工作成果通常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或努力的程度。但如何归因呢?是归因于运气、教师教得怎样、有否提供条件等客观原因,还是归因于主观的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归因于主观。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从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悦纳新的自我。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标的难易程度,把抱负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实现把握,又有可能冒失败风险的层次,以此激发自己努力进取。
(6)具有自制力。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为既定的目标而克服困难,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善于抑制自己的其他不良行为和冲动,遇到挫折不忧郁、不悲愤,镇定对待,分析根源,保持乐观态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5:22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更重要的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健康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内容。人只有在健康的条件下才能以充沛的体力和精神从事各项工作,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身体无任何疾病、缺陷。心理健康是无心理疾病,并能随时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各种环境变化;能适应各种紧张刺激,没有不良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没有明显的精神活动异常。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处于竞争状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各种变化,这就需要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心理健康的保持
1.具有正常的智力。只有正常的智力存在,才能正确地观察、理解、掌握和分析主客观世界,才能作出正确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的反应,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生活的变化。
2.正确认识、分析、判断、观察自己。客观评价、体验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正确对待他人和周围存在的事物。
3.适应现实环境变化,能面对现实,面对环境。接受、适应现实生活,并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遇事能作出正确妥善的处理。
4.宣泄和疏导。发生不愉快的事或出现心理障碍时,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闷在心里,那样会加重心理矛盾,走向过激。只有宣泄和疏导才能吹散盘旋在心头的浊气,恢复心理健康。
5.宽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是一种境界,是脱离种种烦忧、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人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诚实、谦虚、心胸开阔、宽宏大量,这样才没有烦恼。
6.坚强的信念与理想。只有坚强的信念和理想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才能摆脱面临的失败与挫折;才能调节自我、稳定自我情绪,保持心态平衡,防止偏离人生轨道。
7.保持充足的睡眠。有足够的睡眠心态才会平衡。
二、坚持体育锻炼,养生防病
散步、慢跑、健美操、太极拳、爬楼梯、打球、郊游、赏花行歌、登高望远、神悠悠思悠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中增强了身心健康。
三、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不仅要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还要讲究心理卫生,预防心理疾病或身心疾病。
四、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调
感到身心不适要及时调整。调整的方法有很多:调整心态、运动健身、避免疾病的困扰。
总之,除了上述保健方法外,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时定点到社区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使人们能掌握身心疾病保健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在实践中增强人们的保健能力,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益无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5:17
身体是生命之源,如果身体健康都没保障那还谈什么心理健康。例如,人在生病时,他的心理肯定不会健康。他的心绪始终会受身体的不健康而影响。又如,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病魔里的话他的心理肯定不健康
身体是生命之源,如果身体健康都没保障那还谈什么心理健康。例如,人在生病时,他的心理肯定不会健康。他的心绪始终会受身体的不健康而影响。又如,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病魔里的话他的心理肯定不健康
例如,祝你身体健康,却不会说祝你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如同房屋的基石和架构,而心理健康如同屋顶砖瓦,你说基础重不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