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百度,谁知道“横尽虚空,竖尽来劫.”是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3 23: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6 11:54
杨昌济的《告学生》一文,“学者之所以自处,一在贵我,一在通今。”“吾尝曰: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唯我;竖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而可据唯目前。”
毛泽东在湖南师范学校的课堂记录《讲堂录》中写道:“横尽空虚,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惟我(贵我)。”
注: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的笔记,现在保存下来的很少,只有四十七页,九十四面。笔记用的是直书九行纸本,前十一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三十六页冠名《讲堂录》,主要内容是听课笔记,也包括一些读书札记。收入本篇的是《讲堂录》部分。记录时间是10月至12月,原件未标明年份。经考证,其中修身课记录内容,很多与杨昌济有关著作内容相同,可能是听杨昌济讲课时的记录
实现自我”并不是早年毛泽东人学观念的终结,而仅是其逻辑链条上的中介。在毛泽东那里,与“个人主义”(或曰“精神个人主义”)相对称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是“现实主义”。“贵我”与“通今”构成了他早期政治哲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的价值支点。毛泽东在课堂笔记中极为明确地表达了上述的思想:
为学之道,则不得不重现在……以往之事追悔何益,未来之事豫(预)测何益,求其可据,惟在目前,有目前乃有终身。谅哉言矣……重现在有两要义:一贵我(求己),(不责人),二通今,如读史必重近世,以其与我有关也。横尽空虚,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惟我(贵我)。竖尽来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而可据惟目前(通今)。①
所谓“通今”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包含着实践和行为。如果说,毛泽东的“实现自我”的“精神个人主义”只是把握、理解人生与社会的基点和前提,那么这个基点和前提并不是目的。“实现自我”的创造欲在毛泽东的观念中不会僵死地滞留在个体体验的狭隘时空之内,发自内心的独悟和自觉,要在现实中不断地对象化、具体化。考察五四时期毛泽东人学观念的逻辑发展,我们已看到,他将宇宙本体理解为人,又将人的发展归结为“自我”的实现,所谓“己即神也”。这样,“本体”就具有了社会的性质,所谓“神”也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可感知可追求的东西。毛泽东的探究“大本大源”和“实现自我”,无非是在寻找“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选择个体在群体中的生存空间。因而,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种历史时态中,毛泽东的思维重心就相对凝结在“现在”的时态上,而且认为只有“现在”才真正体现“心”与“物”、灵与肉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