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5: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17
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扩展资料
个人著作
包拯有奏议十五卷, 今存《包孝肃公奏议》(《包拯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427册,历朝都有翻刻本出版行世,深受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包孝肃公奏议》几乎囊括了包拯一生中所有的奏折、陈表和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全面呈现了包拯的*主张和他的阅世态度,尤其他关于反对增加农民负担和精兵简政的建议,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及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包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18
是因病逝世的。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
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在开封府的阶段中,包拯“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据《宋史・包拯传》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后来包拯晋级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当时,大宋的财政*“三司使”张方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有个叫刘保衡的商人开了间酒坊,因为经营不善,欠下官府的小麦,折合现钱一百多万贯。
刘保衡拿不出钱还债,张方平便下令刘保衡变卖家产抵偿欠债,张方平自己却用极低的价格“买”下了刘保衡的家产。包拯认为张方平利用职权,巧取豪夺,罪不容恕,于是上书皇帝,参了张方平一本,张方平因此被罢了官。
不久,宋祁接替了张方平三司使的职务,但是宋祁的人品也不怎么样,于是包拯又继续*宋祁,导致宋祁又被罢免。
朝廷任命包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暂时兼任了财政*的职务。那时候,欧阳修带着怀疑说:“包拯接连告倒了张方平和宋祁,这其实是因为他自己贪恋财政*的肥缺。“包拯并不以为然,他在财政*的位置上,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努力保障百姓的利益,减轻百姓的负担。
1062年7月,包拯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包拯的一生铁面无私、疾恶如仇、刚毅耿直,敢于打击权贵豪门势力。他对后代要求极严格,凡是包氏子孙中当官的,如有贪赃枉法,活着不得归本家,死后也不能葬包家祖坟,“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正因为包拯一生廉洁清正,无私,才能在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崇高的丰碑。当*清明时,百姓怀念他;*衰败时,老百姓更怀念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18
从相关记载可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对包拯遗骨进行了研究。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19
病死的,包拯墓葬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包拯墓志铭上关于包拯的离世,是这样写的:”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青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7:20
一九八零年代,合肥*决定在包河的南岸修建包拯墓园。包拯的遗骨,是与家族中很多人合葬在一起的,因此在迁葬时必须先做鉴定。在鉴定过程中,无意中发现包拯的遗骨中的砷元素含量特别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关于包拯死因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