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7 03:5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14:37
“动物园”作为整个故事的引子在全文各处不断地出现,但是这一个所谓的“动物园”却只出现在主角两人的对白之中,这不免让人疑惑。事实上,所谓的“动物园”其实象征了整个社会,所以后文中会出现这句话:“由于所有的生物都用栅栏彼此隔开,动物之间绝大部分是相互隔开的,人和动物也总是隔开的”,而这恰恰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现状,人和人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各种隔阂,孤独和不理解充斥在空气中。更具体而言,“动物园”其实是彼得的生活的象征,而彼得的家庭则是这个社会的缩影,这一点可以由彼得家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得到暗示,杰利刚开始提到的要去“动物园”隐喻着要前往彼得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整部戏剧大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杰利对彼得的私生活提问,从而描摹出彼得的大致轮廓,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也就是杰利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后一部分则是二人关于长凳的问题发生争执,以彼得杀死杰利为结束。
在彼得对自己的私生活的描述中可以感到其实彼得是一个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的人,他在物质上过着中产阶级应有的生活,可是精神上却是空洞的。众所周知狗在西方文化中往往以忠诚甚至人类的朋友的形象出现,但是彼得的家里却没有狗,也就是说他在家里是缺乏感情寄托的对象的,妻子和女儿都有自己的宠物,可是彼得没有,他和家人在某些地方不一样,而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人注定是要受到排斥的,这也和彼得喜欢到公园看书而不是在家里相照应。但是尽管是到了公园里,彼得仍然是选择了一个安静无人的角落自娱自乐。另外一点,在彼得和杰利的互动中也可以发现彼得在性情上是有一些懦怯的,彼得多次表现出了对于杰利的厌恶,但是却没有选择离开,而是违背自己的心意继续和杰利进行交流。
而在杰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杰利过着贫穷的生活,他生长在一个恶劣的家庭环境中,成年后也只是一个粗鲁和下作的人,然而从这种野蛮的形象中却展现出了一种同彼得形成鲜明对照的生命力。在后文杰利和狗的故事中,杰利把狗的外貌描述得十分丑陋,并且时刻对自己流露出恶意,于是杰利决定杀死这条狗,这实际上是在象征人和人之间的仇恨和敌视,正和杰利与狗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一样,人和人之间由于在言辞的理解、利益的立场上存在各种差异,所以时常将对方的行为理解成是敌意,最后不得不采取自保措施从而导致了人际关系的恶化。之后杰利没能杀死狗,反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对狗的爱,可是却发现自己和狗之间是无法形成爱的,于是杰利只能选择冷漠地处置这种关系,既不爱它也不恨它。作者就这样以杰利和狗的故事描写了人变得冷漠的过程。
最后一部分,杰利向彼得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彼得刚开始不断忍让,直到忍无可忍的时候终于爆发了情绪,这一刻彼得在杰利的引导下已经从懦怯中脱离了出来,其反抗也从相对温和的方式不断向激烈的方式过渡,最终在杰利的驱使下终于杀死了杰利,谢幕前,杰利先是对彼得表示了肯定,指出彼得“已经一无所有”,但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之后又表现出了蔑视。其实杰利和彼得各自象征了人性中野蛮和反抗的一面:杰利虽然粗鲁下作,但是他有着追求改变的诉求,只是在客观的环境下这种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彼得象征了人性中文明和懦怯的一面,对于既有的环境只有逃避和服从。
彼得杀死杰利意味着野蛮最终被文明所征服,但是野蛮却并未消失,而是融入了文明之中。正如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中的歌词,“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或许野蛮的留存让所有人心中都向往着大家围着篝火唱着快乐的歌谣的场景,只是可惜文明的进步只能让每个人的心灵都被囚禁在牢笼之中,孤独、怀疑和冷漠才是现代社会的主色调。
简言之,《动物园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人何以变得冷漠,社会何以变得无情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14:38
“动物园”作为整个故事介绍。所谓“动物园”,只出两位主角对话中,在所难免。其实所谓“动物园”其实象征着整个,所以句话出下面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