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校园 飞扬的青春 演讲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8:5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19:47
找了些范文,仅供参考
爱我校园 无悔青春
每当我们走近那座高耸的石麟大楼和两翼如飞的可珍讲堂时,我就想起了那位浙大老校友——郑润生先生。
郑先生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西迁时期的浙江大学农经系,50多年后事业成功的他回报母校,捐赠100万美元建造了学院科技信息大楼即“石麟大楼"。然而,在对郑先生回馈母校、造福桑梓的爱校之情钦佩之余,我也有些疑惑。是什么力量令母校的儿女对她如此魂牵梦萦,无限挚爱?
坦率地说,刚来学院的那段日子,我对她的感情十分复杂。有喜悦,有憧憬,但也有不安与惶惑。继承浙大优良传统,令人充满了喜悦和憧憬;但是对于新建不久的她,我又觉得有些陌生,不免有些不是滋味。
我常常在深夜叩问自己“我到宁波理工来想做什么,今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向浙大老校长竺可桢询问答案。询问那位站在求是园中默默注视着我们的老人,依稀中我仿佛看见了“求是"校训飘扬的旗帜。我向老一辈浙大人询问答案,苏步青如是说:“这里的学风,艰苦朴素;这里的学生,聪明勤勉;这里的教师,诚恳踏实,我为自己能在浙江大学工作过而感到光荣。"
我向年轻一代的浙大人询问:商战明,1995届校友。我在网上注意到他的名字,不是因为他是浙大1897网站的创始人,而是感动于他的人生梦想。他说“我不是什么勇士,但我会认真选择自己的路。我必须非常努力地工作,赚很多钱,然后给母校捐款,越多越好,我梦想着有一天,在自己两鬓斑白的时候,能回到母校,走进自己捐资兴建的‘1897’纪念馆,轻声吟唱着‘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然后热泪盈眶。"
“求是"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伟大的精神,她属于所有有志之人。求是精魂,这是浙大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不竭的精神源泉。于是,我不再彷徨,也不再疑惑。
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了我们一生的梦想和约定,为了理工学院的美好明天,我的答案清晰而坚定:“爱我校园,共铸求是之魂,为母校腾飞献身,无悔求是青春。"
如果/向往高远的蓝天/那么,生长吧/不知不觉/你会发现自己已是棵堪称栋梁的大树/或是/一簇为世界带来芬芳和美丽的鲜花/即使/你长成了一株小草/你也会看见/正因为有了千万个你/才绿满天涯……
年轻与梦想齐飞
第一次迈进校园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全新的教学区、高耸的钟楼、嫩青的草坪……这是怎样年轻的学校啊!当时我很困惑,在这么年轻的学院里,我能干些什么又能学到些什么呢?
于是我开始在校园里寻找:课堂上,老师们才高八斗,谈吐不凡,老师的博学无私与学生的朴实好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课堂上的氛围融洽而又和谐;综艺晚会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阵阵;图书馆里座无虚席,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书本上的知识,认真而又投入;操场上,足球比赛、篮球对抗,输了,别泄气!赢了,祝贺你!握一握手,顷刻,赛场上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难以忘记,为了推行熄灯制度,学校老师每晚巡逻值班到深夜;难以忘记,为了监督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区,认真检查每个教室的课堂情况;难以忘记,为了规范同学们的就餐行为,老师和学生干部们一起,每天早早来到理工河边进行监督检查……
是的,理工还年轻,但这是活力的象征!是的,理工还稚嫩,但她将前途无量!我发现自己爱上她了,我已经把自己植根在这片土壤上了,将内心烙上了理工的印记。
那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有的同学参加了社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有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为学院的学生工作尽了一份力量;有的同学发挥特长为学校献技献艺;还有的同学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一个人的努力对于整个学院的发展来说如沧海一粟,但是如果把每颗爱校之心聚集起来,力量将无穷。毕业后再回首美丽的母校,我们就可以无悔地说:“我无愧于大学四年生涯,我为我的学院骄傲!"
年轻与梦想起飞,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
爱校演讲稿
同学们:
大家好!
时间过得真快,开学快两个月了,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成才先*,爱国先爱校。讲话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某公司招聘一名职工,应聘者很多,最后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被公司选中了,其他应聘者不服,就去公司问老板。老板说聘用他的原因是只有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下的泥土,进办公室后随手关上门,说明他做事认真、仔细;他看到那个残疾老人,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应聘时他先脱掉帽子,回答问题干脆果断,说明他既懂礼貌又有魄力;其他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只有他俯身捡起它并放回桌子……这些不是很好的介绍信吗?把工作交给这样的人不是很放心吗?
同学们,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文明习惯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行为情操的重要表现。文明与不文明,二者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件小事这样做就是文明的,那样做就是不文明的,泾渭分明,道理并不复杂,但贵就贵在文明习惯的养成,难就难在长期坚持。
比如有的同学吃了东西,随手就把包装纸扔在地上,而有的同学却随手把它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有的同学对在洁白的墙壁上洒上个墨迹毫不在意,而多数同学一到校就主动擦楼道或整理清洁区;有的同学课上听不懂就想说话,而多数同学是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冥思苦想,绝不交头接耳,唯恐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极个别同学影响了他人,还横眉冷对,没事找事,而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影响了他人都能礼貌地说声“对不起”。很显然,以上所述之中,前者属于不文明的,后者就是很文明的。
在我们校园内也有文明与不文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在第一幢教学楼的二楼和三楼通道内有两块黑板报,分别由五年级组和六年级组负责。每次负责的中队都按期出好板报,这也是我们学校宣传的窗口,同学们可以从中了解活动信息,卫生要求,科技知识,可我们有的同学却故意在上面乱涂乱划。这种现象在钱桥新民新村、桥南 新村的居委宣传黑板报上也曾出现,既影响板报美观,影响人们阅读,又严重损害了我们当代少年的文明形象。这不仅仅是同学觉得好玩的事,而是个别同学明知不对而为之的问题,要不为什么偷偷地去干呢?这是文明习惯养成难,恶劣习惯克服更难的问题,要改就必须自下决心和强制规范不可。所以请通道两边班级也就是一3班,五3班,五4班的同学老师要多费心,也请其他同学老师也能平时多留心,看看到底是哪些同学在搞破坏,在给我们脸上抹黑。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还有,这学期每周六的上午,学校的巧巧美食坊在老师、同学的支持下正常开展活动,从酸辣汤、咸泡饭、小汤圆、肉末菜粥、茶叶蛋、油炸脆皮、菜肉馄饨、鸡肉串、油炸薯条、酒酿红枣汤,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其他班级的同学老师也积极参加,这是对学校活动的支持,好多同学都很注意文明,但也有部分同学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校园内边走边吃,极不雅观,更有甚者,把用过的一次性碗、勺到处乱扔、随手乱放,影响校园环境,给负责卫生的老师、同学又留下了一项额外的任务。为什么我们不能将它重新收起,放到应该存放的地方呢?难道是同学们不懂吗?不是,还是同学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够,头脑中的文明意识淡漠。
为此,学校作出如下规定,从本周开始,周六参加美食坊活动的班级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活动时间是学科活动以后的两节兴趣活动课,参加校级兴趣活动的同学仍然参加校级活动。二,活动内容要选择那些学生可以全员参与的项目,老师要放手让学生锻炼,从选择项目,成本核算,动手操作,宣传买卖,让学生人人参与,提高能力。三、纪律要求,活动班级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只在规定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21:05
文明的校园 飞扬的青春
青春是一个令许多人都琢磨不透的词语,每个人都有对青春自己的看法,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他们可能也并不一定知道青春真正的含义。
美国的塞缪尔·厄尔曼曾经为青春写了一篇十分有哲理性的文章,而他对青春的看法与我们都不同。他认为青春都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是自己能够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那你就会青春永驻,相反如果自己玩世不恭、自暴自弃,即使是二十岁的人也没有了青春。
在我眼里,我心中的青春和塞缪尔·厄尔曼的看法一样,既然青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己的青春应该自己作主。小时候我们幼小无知,现在我们长大了,拥有了自己的青春,为何不好好地把握我们的青春呢?现在的任何一件事都只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不能够再靠爸爸妈妈完成了,他们不可能一辈子跟着我们。比如上学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路程并不远的话,我们应该自己走到学校,不应该再麻烦爸爸妈妈了。自己的衣服应该自己洗,自己的作息时间应该自己定,自己的周末应该自己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应该自己完成……,像这种例子有许许多多。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如果在青春期间我们不抓紧做好自己的事情,只知道玩玩玩,却丢弃了学习,忘记了孝敬父母,以后自己一定会后悔的。把时间用在需要他的地方,不能浪费,我的青春就应该我作主,充足的过我们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我眼中的青春啊!把握好我们自己的青春啊,因为只有青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只有青春是我们唯一的权利,如果不好好把握,时间是不允许我们再一次拥有青春的。
青春每一个人都有,就要看我们自己应该怎样面对它、接受它、了解它,这才是我们心中自己的青春。我的青春,我作主。
文明的校园 飞扬的青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22:40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是学校也是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文明的大学生呢?
文明主要表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上,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下工夫,按照文明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有些人把粗俗、随便当作“潇洒”,却把文明的习惯看作“虚伪”、“做作”,这样的人永远只能停留在“粗俗”的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