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属于什么病毒?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8:4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8
楼主你好!
引起肝炎的病毒目前发现的主要有5种:
甲(RNA病毒)乙(DNA病毒)丙(RNA病毒)丁(RNA病毒)戊(RNA病毒)
有不明白之处请补充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2:09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肝脏。其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乏力、上腹部饱胀不适、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及肝功能损害等,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病程一般2 ̄4个月,大多数能顺利恢复,少数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极少数呈重症经过。 临床可分:一、急性肝炎;二、慢性肝炎;三、重症肝炎;四、瘀胆型肝炎;五、肝炎肝硬化。从病原学上把病毒性肝炎分成五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分别简称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其中甲肝和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一般都能治愈,很少转为慢性。而乙肝、丙肝和丁肝预后较差,一部分病人可转为慢性肝炎,并有可能逐渐演变成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症状体症: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1.近期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茶色尿、腹胀、肝区痛等症状。 2.皮肤巩膜可有黄染,肝肿大,有压痛。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根据病情可分轻、中、重度。 1.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目前有轻的或明显的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腹胀。 2.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肿大、或伴脾肿大、蜘蛛痣、肝掌。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一)急性重型(急性肝坏死) 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0天以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行为反常、嗜睡、烦躁不安或昏迷。高度乏力、明显的恶心、呕吐,肝脏缩小,出现腹胀及皮肤瘀点瘀斑。(二)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 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在10天以上,黄疸迅速加深,伴嗜睡、烦躁不安和昏迷,高度乏力,明显的恶心、呕吐、肝脏缩小,出现腹水及皮肤瘀点瘀斑。(三)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近期内症状迅速加重,深度黄疸、厌食、呕吐、伴高度乏力、嗜睡或烦躁、昏迷、出血倾向,蜘蛛痣、肝掌、腹水、下肢浮肿等。 四、淤胆型病毒性肝炎 乏力、食欲差等自觉症状轻,常有明显肝肿大,皮肤搔痒,大便变白等。 五、肝炎肝硬变 1.代偿期:一般状况较好,或仅有轻度乏力、纳差、腹胀等,肝、脾轻至中度肿大。 2.失代偿期:(1)全身症状:消瘦、疲乏、面色晦暗,尿少或下肢浮肿;(2)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3)出血倾向及贫血:鼻出血、齿龈出血,紫癜和胃肠道出血及不同程度贫血;(4)内分泌障碍:性功能障碍,*萎缩,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皮肤出现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及色素沈着;(5)门脉高压;脾轻、中度肿大、脾功能亢进;侧枝回圈的建立,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常见,其次为腹壁,脐周静脉及痔核形成,腹水,部分病人可合并肝性胸水。
诊断依据:
1.有流行病学史如密切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近期有输血史,输血制品或不洁注射史以及既往肝炎病史等。 2.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乏力、腹胀、巩膜黄染,茶色尿、肝区痛、肝大或脾大体征。 3.血清ALT(丙氨酸转氨梅)活力升高,有黄疸者血 清胆红素升高。 4.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 5.病原学检查 甲型:抗HAV-IgM阳性 乙型: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IgM阳性(1:1nnn)或HBVDNA阳性。 丙型:抗HCV阳性,HCV-RNA阳性。 丁型:(1)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2)抗HDV-IgM阳性或HDV-RNA阳性。 戊型:抗HEV-IgM阳性。
治疗原则:
1.休息:急性肝炎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休息。慢性肝炎适当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避免过劳以利康复。 2.饮食:急性肝炎患者食欲不振,应进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食物。若厌食呕吐者可静滴葡萄糖、维生素C,慢性肝炎患者以高蛋白饮食。所有的肝炎患者禁止饮酒。 3.药物治疗:慢性肝炎:视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4.重症肝炎:阻断肝细胞继续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微循环,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低血糖等)等综合措施,并加强支援疗法
疗效评价:
1.治愈 (1)急性病毒性肝炎:自觉症状消失,黄疸消失,肝功能化验正常。 (2)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状减轻或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化验正常或肝炎病毒复制指标转阴或肝活动检基本正常。 (3)急性重型肝炎:无精神神经症状,食欲不振、乏力基本消失,肝脏大小基本恢复正常,肝功能检查正常,凝血梅原时间或活动度恢复正常。 (4)亚急性重型肝炎: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腹水消失,肝脏基本恢复正常大小,肝功能及凝血梅原活动恢复正常。 2.好转 (1)急性肝炎:自觉症状不同程度减轻,黄疸减轻或消失,肝功能化验有好转。 (2)慢性肝炎: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 常。 (3)急性重型肝炎:精神神经症状消失,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肝脏由缩小渐增大,出血倾向较前减轻,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及其标志明显好转。 (4)慢性重型肝炎:主要症状改善,黄疸减轻,肝功能好转。
专家提示:
病毒性肝炎种类较多,在诊断、治疗前宜先明确分类。现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即A、B、C、D、E型)。F型目前尚未能确定为一种独立型别。但1995年又分报告了庚型(G型)肝炎,目前国际上通称为HGV/HGBV-C(以下简称HGV)。HGV为单股RNA,目前确定诊断主要依赖聚合梅链反应(PCR)法对HGV RNA的检测。 从以上看出,当诊断病毒性肝炎时应该考虑到有A、B、C、D、E及G型的区别,此外尚有未确定者通常用非-甲-庚(non-A-G)型表示。甲型肝炎,由于不存在病毒携带者也不形成慢性,故诊断较易,血清学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抗-HAV IgM)就可确定诊断。 常见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一、乙型肝炎的诊断 在我国乙型肝炎是最常见、最不易诊断的一型,主要因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所见由极轻至极重表现不一。此外,还存在大量的所谓病毒携带者,而这些携带者在血清学上又表现了和病人同样的各种抗原抗体反应。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一方面使诊断更加严密,另一方面也给医生向病人解释时带来很大困难,以下简要指出上述指标阳性时的含义。 1.HBsAg:阳性提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当HBsAG虽为阴性而其他HBV指标即使仅有一项为阳性仍说明已感染HBV。 2.抗-HBs:仅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本抗体时表示接种者获得了预防的免疫力。当肝炎病人出现抗-HBs时不一定说明好转或HBV被清除,该抗体不具备一般“中和抗体”的意义。 3.HBeAg:HBeAg阳性,一般提示HBV有复制或病情有复发的可能性。密切接触者被传染的危险性较大。 4.抗-HBe:抗-HBe的出现,即由HBeAg转为抗HBe时通常称为“血清转换”。血清转换对部分病人表示病情的缓解或趋向康复,但对不少慢性患者提示前C区基因发生变异。 5.抗-HBc:为感染后最难消失的指标,包括IgG抗-HBc及IgM-抗HBc,二者意义类似,都表示已经感染HBV。当抗-HBc及HBsAg均为阳性时,应当考虑慢性肝炎作进一步检查。 6.HBcAg:近年在血清中也检测HBcAg,其意义与HBeAg类似。但尚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具备以上的简要认识,可避免在日常诊断中发生误差。 HBsAg为阴性,甚至抗-HBs为阳性时从血清中检出HBV DVA已不是罕见的现象。已经感染HBV而HBsAg为阴性,但检出HBV DNA者在我国高达30%。这是由于病毒前S1、前S2及S区的基因发生变异的缘故。这种血清学HBsAg阴性而HBV DNA阳性者,其HBV在体内逃避了免疫压力,远期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后果。因之,在排除了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或肝癌时,还要排除此类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可能性。 当HBeAg为阴性时应区别是属于自然血清阴转现象,即由于抗-HBs的出现而HBeAg消失,或是由于HBV的前C/C区发生变异所致的HBeAg阴转。这种由于基因变异而出现HBeAg阴性的现象,十分多见,我国慢性肝炎病人中约占70%左右,易被识认为是血清阴转,而实际上是变异所致。 二、丙型肝炎的诊断 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中抗体(抗HCV)和病毒(HCV RNA)的检查。使用市场上供应的所谓第三代试剂盒可以灵敏而特异地检出丙型肝炎的急性和慢性病人,因为试剂盒已包括了丙型肝炎多个基因片断(核心区、和非结构区NS3、NS4、NS5)的抗原。即便抗体为阳性在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时还应检查血中HCV RNA的有无及转氨梅(ALT)。少数病例血中HCV RNA和抗体不一致时应重复检查HCV RNA,后者有时不是常时存在的。 三、乙型和丙型肝炎的一般治疗原则: 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目前主要是防止病毒继续发展(如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等),而不是清除抗原或抗体的阳性反应和清除HBV DNA。这和丙型肝炎的治疗目的是清除HCV RNA有重要不同。其原因是由于HBV能和宿主DNA整合,而目前对此尚无有效对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即使HBsAg自然阴转后其HBcAg或抗-HBc仍呈阳性,可以说明这一情况。肝炎的治疗中一般非特异性的措施(如休息、营养等)具有重要意义。经常定期检测肝功能,尤其ALT对?解病情有无发展十分重要。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极为不利,甚至引起不测后果,故绝不可轻易试用。 酒精对HBV和X基因编码产物(X蛋白)有反式启动作用,当乙型与丙型肝炎并存时,X蛋白还促进丙型肝炎的恶性变,故不可忽视。 市售治疗肝炎药物品种繁多,诸如有认为能降低转氨梅活力者,有认为可防止纤维化者,或认为可以促进肝细世生长者,或促进机体特异或非特异性免疫者等。虽然这些药物也经过一定的评估审查,但应该认识到肝炎的自然过程既包括有临床自愈也包括缓解与恶化交替,以及病毒变异带来的治疗反应的改变等。这实际上使客观、随机、有可比性成为不可能,因之这些药物只能起到相对的效果。广告媒体宣传的肝炎奇效药,都没经严格的科学验证。鉴于任何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处理,为了对功能已受到若干损害的肝脏不过分增加负担,应该避免多种药物并用,选定一种药物后也应该有一定疗程,按疗程检测肝功能,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干扰素是当前采用较多的药物,应该注意到干扰素不是对每个肝炎病人都适用。适用证选择得当约有25%-30%的病人可以临床治愈(指临床改善)。而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者也屡见不鲜。 一般对乙型和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的适应证是:血清ALT高于正常2-4倍;无黄疸、血清HBV DNA或HCV RNA低水平者。而以下情况不适于干扰素治疗:(1)血清ALT正常或低水平者(正常值1.5倍以下);(2)血清HBV DNA或HCV RNA水平高者;(3)HBsAg“健康”携带者;(4)HBeAg阴性疑为前C区基因变异者;(5)肝组织学显示非活动性,即坏死炎症改变轻微者;(6)有血清胆红素升高者。 干扰素的用法: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24周,可以作为一般常规使用,也可更大剂量或更长疗程。 干据素合并抗病毒药物或合并胸腺太的效果尚待明确。此外,应用细胞因数及使用淋巴因数启动杀伤(LAK)细胞或用基因转染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等免疫过继治疗,以及使用反应寡核甘酸治疗等都尚处于体外实验阶段。
用药范围:
用药指南 : 1.目前治疗肝病的药物多达100余种,但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必须遵医嘱。,不要滥用。如干扰素的治疗,只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或慢性丙型肝炎,它可阻断病毒的增殖,而终止肝脏炎症的发展,急性乙型肝炎或甲型肝炎不必用干扰素,以免造成药物和经济的浪费。 2.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A] 常规用药 : 联苯双酯 合三 齐墩果酸 [B] 可选用药 : 谷氨酸钠 核糖核酸 水飞蓟素 [C] 特选用药 : 干扰素 人白细胞干扰素 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