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时气闷、喘、咳嗽,心情不好时加重,何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8:1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1:40
伤寒邪入阳明, 便秘谵语, 腹满烦热, 脉证俱实者, 宜大承气汤, 或调胃承气汤。 若伤寒表证未除, 里证又急, 表里俱实者, 宜大柴胡汤。
若三焦六经邪火壅结, 大便不通, 而表邪不解者, 宜<局方>凉膈散。 若伤寒热邪传里, 当下而气血俱虚者, 宜陶氏黄龙汤。 若伤寒热邪传里, 而血虚秘结, 腹胀作痛, 邪不能解者, 宜玉烛散。 若时气瘟疫遍行, 火邪内蓄, 三焦实热, 大便秘结而邪不能退者, 宜五瘟丹。 若时行瘟疫发热, 火浮于上, 胸膈结热者, 宜大清丸。 凡诸有宜通宜下者, 但随证作引, 送百顺丸一二三钱, 最捷最妙。
瘟疫热毒辨治共三条
瘟疫本即伤寒, 然亦有稍异。 以其多发于春夏, 且因时气偏行, 大小相似, 必待日数足, 然后得汗而解者, 是为瘟疫之证。 虽古法云:
瘟病在三阳者多, 三阴者少, 然亦不可拘泥。 若见阴证阴脉, 是即三阴病也, 大宜辨而治之。
瘟疫之在三阳者, 当辨其经。 如脉浮头痛, 发热身痛者, 太阳证也, 宜丸味羌活汤加减治之。 若脉长鼻干, 不眠而躁者, 阳明病也, 宜葛根解肌汤, 或十味参苏饮加减治之。 若脉弦而数, 胸?痛而耳聋, 少阳证也, 宜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按此三阳之治, 乃古方治瘟之大略。 然此证寒热虚, 无所不有, 仍当察治如前, 不可拘也。
瘟疫初起, 而头疼身痛, 憎寒发热, 脉紧数洪滑, 而别无他证, 先宜正柴胡饮, 或败毒散, 或十神汤。 若瘟疫初起, 多阴少阳, 脉证无虚者, 宜神术散。 若瘟疫胸膈满闷, 小柴胡加枳实, 橘红。 热在内者, 仍加黄连。 若暑月时行瘟疫, 表里俱热甚, 宜清火解毒者, 羌活升麻汤。
若瘟疫火盛, 脉洪大而热躁甚者, 三黄石膏汤。 若瘟疫热毒上浮, 头面俱肿, 目不能开, 口干舌燥, 咽喉不利者, 普济消毒饮。 若瘟疫脉洪大, 烦躁热渴者, 白虎汤。 或兼呕吐者, 仲景竹叶石膏汤。 若瘟疫发狂谵语, 脉洪大滑实, 而大便秘结不通者, 大承气汤, 或鸡子清饮。
若瘟疫内外俱有实邪, 大便不通, 当表里双解者, 防风通圣散。 若瘟疫病*日不退, 而发斑发黄, 但脉不虚不浮紧, 而腹见痞满者, 率可以承气, 五苓合服而下之。 若瘟疫头身红赤, 肢体热甚, 烦躁不能当者, 宜用解瘟疫热毒法, 及内饮雪梨浆, 或用井花水调玉泉散, 俱妙。 按以上诸法, 乃因时因证, 皆阳证实邪之所宜。 若瘟疫脉弱无力, 或外虽实而内则虚, 或口不喜冷, 大便不结之类, 即非阳证, 不得以身热脉数, 俱认为火, 虽在暑月, 如理中汤, 理阴煎, 大温中饮, 大补元煎, 及前温补诸法, 皆当随证必用, 此舍时从证之妙法也。 矧夏月尤多伏阴, 故凡临此证者, 必先察阴阳, 次辨虚实, 则其要也, 宜切识之。
徐东皋曰: 瘟疫六七日不解, 以致热入血室, 发黄身如烟熏, 目如金色, 口燥而热结, 以砭针刺曲池出恶血, 仍以通圣散兼散兼下, 得汗如黄水, 粪如黑膏而即愈。 按此即北方之所谓打寒也。 其法用手捋上膊, 使血聚于臂, 以帛缚定, 乃用箸夹磁锋, 击刺肘中曲泽傍之大络, 使邪毒随恶血而出, 亦最捷之法, 穷人用之极效, 然非曲池穴也。
大头瘟证治共三条
大头瘟者, 以天行邪毒客于三阳之经, 所以憎寒发热, 头目颈项或咽喉俱肿, 甚至腮面红赤, 肩背斑肿, 状如虾蟆, 故又名为虾蟆瘟。
大都此证多属风热, 然亦有表里虚实之辨。 又外科有时毒证, 亦即此也, 方治具见本门, 当参阅用之。
大头虾蟆瘟治法, 凡病在头目, 内火未盛者, 先当解散, 宜正柴胡饮, 或败毒散。 若时毒咽喉肿痛, 内火不甚, 而便利调和者, 葛根牛蒡汤。
时毒表里俱热, 头目俱肿, 宜清宜散者, 柴葛煎。 若毒在阳明, 表里俱热, 多头痛鼻干, 宜散者, 柴葛解肌汤。 若时毒三阳热极狂躁, 咽喉肿痛, 宜清兼散者, 栀子仁汤。 若时毒遍行, 邪热上浮, 头面俱肿, 咽喉不利者, 普济消毒饮。 若时毒风热上聚头面, 宜升散者, 犀角升麻汤。
若时气盛行, 宜清火解毒者, 羌活升麻汤。 若时毒血热烦躁, 兼赤斑者, 犀角散, 人参白虎汤。 若时毒内外俱实, 当双解者, 防风通圣散, 若时毒焮肿作痛, 脉实便秘, 宜下者, 五利大黄汤, 或漏芦升麻汤, 或连翘消毒散。 若时毒虽盛, 而外实内虚, 脉弱神困, 凡诸虚证有据者, 必当救里内托, 宜参耆托里散, 或托里消毒散。 其有阳虚假热, 而兼呕恶泄泻者, 如六味回阳饮之类, 皆所必用, 不可疑也。 若头项肿甚, 疼痛难忍者, 宜用清凉救苦散敷之, 或取侧柏叶自然汁, 调蚯蚓泥敷之。
徐东皋曰: 大头虾蟆之候, 因风热湿邪在于高颠之上, 宜先用败毒散加羌活, 黄芩, 酒浸大黄, 随病加减, 不可用峻用降药, 虽有硝黄之剂, 亦必细细呷之。 盖凡治大头瘟者, 不宜速攻, 若攻之太峻, 则邪气之在上者自如, 而无过之中气反受其害而伤人也。 且头乃空虚之地, 既着空虚, 则无所不至, 所以治法当先缓而后急, 则邪伏也。 缓治以清热消毒, 虚者兼益元气, 胃虚食少者, 兼助胃气; 内实热甚, 大便秘结者, 以酒浸大黄下之, 乃宣热而泄其毒也, 此为先缓后急之法。 若先从鼻肿, 次肿于目, 又次肿于耳, 渐至头上, 络脑后结块则止, 不散, 必出脓而后愈。 又曰: 大头瘟太阳病, 发于头上, 并脑后下项, 及目后赤肿者是也。 治宜荆防败毒散, 羌活, ?本行经。 阳明病, 发于鼻頞, 并目不能开, 及面部者是也。 或内热气喘, 口干舌燥, 咽喉肿痛不利, 脉数大者, 普济消毒饮; 若内实而热者, 防风通圣散间服之。 少阳病, 发于耳之上下前后, 并头角红肿者是也。 若发热, 或日晡潮热, 或寒热往来, 口苦咽干, 目痛, 胸?满闷者, 小柴胡加消毒之药。
伤寒初感治法
凡伤寒初感之治, 本与传变者不同。 盖凡病伤寒, 瘟疫者, 无不发热, 然初感之时, 其邪在表, 未经传里, 未至郁热, 虽身表有热, 不过肤腠之寒邪, 而内未有火, 岂即阳证。 斯时也, 但用温散, 或兼托散, 药对其证, 无不即愈。 奈何时俗之医, 一见发热, 便认为火, 而芩, 连, 知, 檗, 开手便用, 不知内无实热, 何以当此? 以寒邪得寒药, 而表里俱寒, 勾连不解, 则日以内传, 寒凉妄用, 则元阳日败, 凡受斯害, 死者多矣。 此理不明, 则既不知表里, 又不知先后, 终身不省, 每致误人, 而且敢侈口谈医, 其心果亦安乎?
伤寒饮食宜忌共二条
凡伤寒饮食有宜忌者, 有不宜忌者。 若病伤寒而食不断者, 以邪犹在表, 未深入也。 及其稍深, 而在半表半里之间, 则食渐减矣, 再入胸膈, 胃口, 则全不食矣。 邪既在胃, 则胃口不饥, 所以伤寒不食者, 或十日, 或二十日, 皆无足虑者, 亦以胃气不馁, 则不败也。 第不欲食者, 不可强食, 强食则助邪; 或新愈之后, 胃气初醒, 尤不可纵食, 纵食则食复, 此皆大忌也。 至有不宜忌者, 则如劳倦内伤之人, 偶感寒邪, 亦必发热, 此多以劳伤中气, 本非真正伤寒外邪内陷之病, 所以外虽发热, 而内则饥馁, 每多思食。 奈何庸昧之辈, 但见发热, 则日饿不死, 伤寒不论虚实, 一概禁之。 常见欲食者, 索之不得, 而且加以克伐寒凉之药, 嗟嗟! 饥肠受剥, 虚者益虚, 内外夹攻, 苦无所诉, 及胃气既脱, 反不欲食矣, 即欲救之, 已无可及。 余常治此证, 每借食为药, 所活多人, 而见禁食受毙者, 亦已不少, 故详言之。 若病人时时觉饥而索食者, 此其邪不在脏, 胃中空虚而然, 必不可禁, 但不宜纵耳。 且因此可察虚实, 关系非小, 不可忽也。
巢氏曰: 凡瘟疫病新瘥, 脾胃尚虚, 谷气未复, 若作劳妄动伤力, 并食猪羊, 鸡犬, 鱼脍, 炙?, 肥腻, 生果, ?食, 硬涩难消之物, 停积肠胃, 膈闷腹胀, 便秘, 或大吐大下, 重复发热, 病作不可救矣。
避疫法共二条
瘟疫乃天地之邪气, 若人身正气内固, 则邪不可干, 自不相染。 故避之之法, 惟在节欲节劳, 或于房室劳倦之后, 尤不可近, 仍勿忍饥以受其气, 皆要法也。 至于却邪之法, 则如刺*所云: 天牝从来, 复得其往, 气出于脑, 即不干邪。 盖天牝者, 鼻也, 鼻受天之气, 故日天牝。 气自空虚而来, 亦欲其自空虚而去, 即天牝从来, 复得其往也。 正以气通于鼻, 鼻通于脑, 毒入脑中, 则流布诸经, 令人相染矣。 气出于脑, 谓嚏之, 或张鼻以泄之, 或受气于室, 则泄气于外, 而大吸精气以易之, 则邪从鼻出, 而毒气自散, 此却邪于外之法也。 又如想心如日等法, 盖胆属少阳, 为中正之官, 少阳气壮, 则脏气赖以俱壮, 而邪不能入, 此强中御邪之法也。
凡探亲诊疾, 事有不容已者, 但知此诸法, 则虽入最秽之地, 自可保其无虑。 一方治天行时气, 宅舍怪异, 用降真香烧焚, 大解邪秽, 小儿带之, 能解诸邪, 最验。 一法以福建香茶饼, 不时噙口中, 大辟伤寒瘴气秽恶。
<医统>曰: 男子病, 邪气出于口; 女人病, 邪气出于前阴, 其相对坐立之间, 必须识其向背。 或以雄黄末涂鼻孔中, 行动从容, 察位而入。
凡入病家, 此亦医人之不可不知也。
瘟疫论列方
麻桂饮新散七。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桂枝汤散九。 参苏饮散三四。 九味羌活汤散四四。 败毒散散三六。 柴葛煎新散十四。 柴葛解肌汤散三一。
神术散散六五。 理阴煎新热三。 麻黄汤散一。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十神汤散四十。 五积散散三九。 荆防败毒散痘三一。 葛根汤散二九。
归葛饮新散十三。 升麻葛根汤散三十。 归柴饮新散十七。 柴芩煎新散十。 柴苓汤和一九二。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五瘟丹攻百一。 四逆汤热十四。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和胃饮新五五福饮新补六。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 一柴胡饮新散一。 独参汤补三五。 人参白虎汤寒三。 三柴胡饮新散三。
胃关煎新热九。 竹叶石膏汤寒五。 五柴胡饮新散五。 附子汤热二二。 黄连解毒汤寒一。 小柴胡汤散十九。 柴陈煎新散九。 羌活升麻汤寒十二。
柴苓饮新十一。 圣散子散四三。 六神通解散寒十五。 平胃散和十七。 四逆散散二八。 防风通圣散攻十六。 五苓散和一八二。 六物煎新因二十。
普济消毒饮寒十三。 二柴胡饮新散二。
温胃饮新热五。 柴胡白虎煎新散十二。 四柴胡饮新散四。 理中汤热一。 三黄石膏汤寒十一。 正柴胡饮新散六。 白虎汤寒二。 <局方>凉膈散攻十九。
太清饮新寒十三。 解瘟热毒法寒二四。 大补元煎新补一。 益元散寒百十二。 葛根牛蒡汤外四五。 五君子煎新热六。 茵陈饮新寒八。 调胃承气汤攻三。
大和中饮新和七。 犀角散寒一三一。 漏芦升麻汤外九七。 小青龙汤散八。 大青丸攻百二。 参耆托里散外五。 大承气汤攻一。 百顺丸新攻六。
栀子仁汤寒十九。 茶调散攻百七。 犀角升麻汤外四七。 大柴胡汤攻七。 玉泉散新寒十五。 羌活胜湿汤和一七八。 四君子汤补一。 抽薪饮新寒三。
陶氏黄龙汤攻二一。 大温中饮新散八。 玉女煎新寒十二。 五利大黄汤外*。 大分清饮新寒五。 雪梨浆新寒十六。 连翘消毒散外六一。 金沸草散散八一。
玉烛散攻二四。 托里消毒散外二。 独圣散攻百六。 清凉救苦散外一三五。 鸡子清饮寒十七。 吐法新攻一。 犀角地黄汤三方寒七九, 八十, 八一。
论外备用方
夺命散补三六虚极。 陈氏正气散和二二风寒生冷。 芩连消毒散寒十四。
景岳全书卷之十三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1:41
老人嘛,年纪来了总有点小毛病,可能本来就有呼吸道疾病,这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才知道
你所说的情况,我估计你母亲有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因为饥饿的时候身体缺少能量,心肺功能受阻,所以会出现气闷等现象
如果加之心情不好,神经调节紊乱,情况当然会加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