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果真没有被其他国家侵略过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8: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10
元军侵日战争,指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在日本通常被叫作“元寇”或“蒙古袭来”。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这两起事件在很多小说中都被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另外,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五百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第一次入侵
1293年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并于1264年定都北京(时名大都)。此后不久,高丽*臣服。两年之后,他要求高丽派使者奔赴日本,要求日本臣服。当时赵彝代表高丽及元朝到达日本。在1268年忽必烈派遣了第二批使者,但他们同样是空手而回。两批使者都参见了镇西奉行,由奉行来将要求传达给镰仓幕府的将军及在京都的日本天皇。此后,忽必烈或通过高丽使者,或通过元朝大使,又继续发送了一系列的信件,并以战争相威胁。日本时值镰仓时代中期,幕府将军惟康亲王并无实权,而掌握实权的是“执权”北条时宗。幕府决定不投降,并立刻着手加强日本最靠近高丽的领土,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首先攻击的地方——九州的防御。首先幕府命令分封在九州的大名回到自己的驻地,并将在九州的军队西移,以进一步增固可能的登陆点的防御。另外,幕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祈祷活动,以此来应对这场危机,其间其他大多数*活动亦被推迟。
1293年忽必烈早在1268年就想发动战争,但却发现朝鲜当时没有足够的财力以提供充足的陆军和海军。1273年他派了一支部队去朝鲜做为先锋,结果这支部队却无法在朝鲜的国土上自给自足,最终*返回元朝以资补给。因为元军所需的马匹,以及所需的养马草场,都严重*了部队的运动,以致于元军无法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活动。1274年元军舰队终于出发了。其中包括15000名蒙古族和汉族士兵以及8000朝鲜武士,乘坐300艘大型战船和400到500艘小型战船。这支部队轻易地占领了对马岛和壹岐岛,并于11月19日在位于古老的九州首府太宰府附近的博多港登陆。次日即发生了文永之战,也就是“博多港之战”。虽然元军在武器和战术上占优,但他们的人数远远少于准备了很久的日本武士,而且这些武士在得知对马岛和壹岐岛失陷后得到了增援。在坚持了一整天之后,一场风暴在夜间刮起,元军不得不撤兵。
第二次入侵
自1275年起,幕府就开始为他们认为不久将进行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准备。除了更好地组织起九州的武士外,他们还在很多可能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包括博多港。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元朝谈判,反对进一步的入侵日本计划。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忽必烈非常恼火,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入侵。
1279年元军征服南宋之后,于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军的这次入侵规模大于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就有十余万人。元军舰队因供应和人员登载问题而推迟了起航。他们的高丽盟军先行进发,在对马岛惨遭失败而返。同年夏,元军联合高丽人夺取了壹岐岛,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也就是所谓的弘安之战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战后,元军被赶回了船上。此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也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元军舰队被摧毁的原因
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军舰队之所以被台风摧毁,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在内河航行的平底船,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元朝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及高丽的残酷压迫,造船的汉人和高丽人故意使用错误的船型,而蒙古人对航海又一无所知;又或者忽必烈攻日太过仓促,未有充分准备海船。不过具体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后果
忽必烈于1286年试图再次入侵日本,但因同时在南方发动的对越南陈朝的进攻受挫造成国力匮乏而作罢。日本方面,为了对付元军入侵而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改编使得其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压之下,并且整个国家的资源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元军入侵也使得幕府找到了继续统治国家的借口而不是将权力交给天皇。他们之后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九州的防务,那里的许多军事设施很多年后还有效。由于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幕府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加剧了国内矛盾。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
尽管不是得到普遍承认,许多学者仍认为侵略事件双方的兵力比传统观点认为的要少得多。有些学者还认为日本方面能够在没有“神风”的帮助下有效地击退入侵者。
原址http://iask.sina.com.cn/b/5883742.html
另外日本在近代时期其实是有被西方列强欺负的(ps虽然不算入侵)
早在19世纪初期,英、俄、美等国就开始不断派使节到日本,要求开港通商,均遭到德川幕府的拒绝。1842年,幕府发布了《薪水令》,显示其锁国*略有松动。但在1844年,一直与日本有贸易往来的荷兰敦促日本开放门户时,依然遭到幕府的拒绝。1846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比德尔率舰队抵达日本浦贺,递交了波尔克总统致幕府将军的亲笔信,要求日本开国通商,同样被拒绝了。
1852年,为了打开日本国门,美国调来美墨战争中的英雄马修?卡尔伯莱斯?佩里(MatthewCalbraithPerry,1794~1858)出任东印度舰队司令。1853年7月8日,佩里舰队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警卫海岸的日本官兵被突然*近的黑色巨舰吓得目瞪口呆,一边紧张地注视着浓烟翻滚、炮口骇人的庞大怪物,一边向浦贺奉行所发回急报。7月14日,佩里与300多名美国官兵全副武装登陆。离登陆地点不远处,4艘军舰一字排开,炮口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寒光。在军乐队的伴奏下,美军官兵队列整齐地行进着,59岁的佩里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锁国以来,外*人首次踏上日本国土。佩里再次递交了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亲笔信。离开时,佩里与幕府*约定,第二年春天来听答复。
美国的武力叩关引起幕府上下一片哗然,持“攘夷论”和开国论的两派展开辩论。“攘夷论”主张日本国体的尊贵,如遇外族入侵必须回击。开国论认为,同外国通商是大势所趋,若不自量力地贸然攘夷,就是盲目排外。不如开国后通过贸易生产,输入近代科技文明,以谋国家开化、富强。
主张维护国体、反对美国威吓的意见一时占了上风。临朝听政的孝明天皇(1846~1867年在位)等皇室公卿是“攘夷论”的支持者。越前藩、佐贺藩、长州藩、土佐藩等各藩主也主张以武力驱逐外夷,并积极备战,希望借此充实国力、振奋士气。
开国论者,也不是都同意立刻接受美国的通商要求。萨摩藩大名岛津齐彬主张求和避战,以缓兵之计,争取加强防备的时间;筑前藩大名黑田长傅主张“以夷制夷”,即给美、俄两国像荷兰那样的贸易待遇,抵制英、法等国的通商要求。
各方意见不一,幕府老中阿部正弘也是心中无数,最后决定等美国使者再来时,不予明确答复,采取稳妥措施。
1854年2月,佩里率7艘舰船、500多名官兵再次兵临城下。这次,还特邀中文翻译威廉斯及其秘书——中国人罗森——同行。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幕府*屈服。
1854年3月31日,双方在神奈川签订了用英、日、汉、荷兰4种语言写成的《日美亲善条约》,规定:日本对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两港;日本保证向途径开放口岸的美国船舰提供煤炭、淡水、食品及其他所需物资;日本有义务援救遭遇海难的美国船只及人员;美国可在两个港口设领事馆,日本给美国最惠国待遇等。日本国门从此洞开。
随后,英国、*和荷兰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在日俄条约中,还增加了治外法权以及长崎为开港城市的条款,并规定了日俄在千岛群岛的边界。
1856年8月21日,首届美国驻日总领事顿赛德?哈里斯(TownsendHarris,1804~1878)乘“圣加辛特”号军舰驶入下田港。在得到领事裁判权和在开港地的久居权之后,又于1858年6月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增加开放神奈川、长崎、新潟和兵库等5港口及江户、大阪两城市;承认美国人在开港地的居住权和公使领事驻在权;尊重自由贸易的原则,双方的民间贸易不受任何*,日本*不得干涉;外国货币可在日本国内自由流通,内外货币自由交换,铸币和当地金银可免税输出入;美国驻日使节拥有领事裁判权;日本与欧洲国家发生争端时,美国可应日本请求作为委托人居中斡旋、调停;条约有效期为14年,届时可改订新约等。
随后,荷、俄、英、法等国也先后与日本订立了《通商条约》,取得自由贸易权、关税协议权、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殖民特权。1858年时值“安政”5年,因而上述条约亦称“安政五国条约”。
这些条约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规定金银可免税输出、输入,导致日本黄金大量外流,仅1859年下半年就高达100万两。市场陷入混乱,物价持续上涨,米、面、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高涨不落。农民、贫民和下级武士的生活举步维艰,反抗幕府、抵抗外来势力的运动频频发生,社会动荡不安,日本进入危机四伏、前途未卜的动荡时期。
画外旁白
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一座纪念碑巍然耸立,上面有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在佩里公园,每年都要举行民间自发的开国纪念活动——“黑船祭”。耐人寻味的是,在纪念表演节目中,入侵者被塑造成了英雄,而日本人自己却被处理成滑稽可笑的角色,他们身穿黑衣,蒙面蹦蹦跳跳,表现黑船到来之际那副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那位用坚船利炮敲开日本的大门、迫使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俨然成了英雄。
这真是一种有意思的生存逻辑。在我们看来,当年佩里仗着军事实力,对日本进行威胁,强迫日本开国,是地地道道的殖民主义行为。然而日本人却不这么看,而是认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后来的强大,同1853年此公的造访有很大关系;更有甚者,有人还认为,佩里是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恩人。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就曾这样写道:“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
原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480a7e0101m508.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10
西方列强没有踏上日本领土,但是西方传教士却早己在日本打下了基础,在清康熙年间利马窦在中国传教的时候,日本的教众已经有三十万了.日本历史上很少被其他国家侵略,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东亚地区的*国家大多都不会发展海军,但是也有一次,日本差一点就要面临亡国灭种.我想你应该知道日本在二战时候的自杀式飞行大队是叫神风特击队的吧.这个神风就与这一次历史事件有关,也与中国有关.那是在元朝蒙古人统一东亚之后,忽必烈组织了一支海军,满载蒙古骑兵,驶向日本,但是路上遇到台风,全军覆没.日本人将这次台风称作神风,因为它挽救了日本的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10
元军侵日战争,指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在日本通常被叫作“元寇”或“蒙古袭来”。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这两起事件在很多小说中都被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另外,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五百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第一次入侵
1293年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并于1264年定都北京(时名大都)。此后不久,高丽*臣服。两年之后,他要求高丽派使者奔赴日本,要求日本臣服。当时赵彝代表高丽及元朝到达日本。在1268年忽必烈派遣了第二批使者,但他们同样是空手而回。两批使者都参见了镇西奉行,由奉行来将要求传达给镰仓幕府的将军及在京都的日本天皇。此后,忽必烈或通过高丽使者,或通过元朝大使,又继续发送了一系列的信件,并以战争相威胁。日本时值镰仓时代中期,幕府将军惟康亲王并无实权,而掌握实权的是“执权”北条时宗。幕府决定不投降,并立刻着手加强日本最靠近高丽的领土,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首先攻击的地方——九州的防御。首先幕府命令分封在九州的大名回到自己的驻地,并将在九州的军队西移,以进一步增固可能的登陆点的防御。另外,幕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祈祷活动,以此来应对这场危机,其间其他大多数*活动亦被推迟。
1293年忽必烈早在1268年就想发动战争,但却发现朝鲜当时没有足够的财力以提供充足的陆军和海军。1273年他派了一支部队去朝鲜做为先锋,结果这支部队却无法在朝鲜的国土上自给自足,最终*返回元朝以资补给。因为元军所需的马匹,以及所需的养马草场,都严重*了部队的运动,以致于元军无法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活动。1274年元军舰队终于出发了。其中包括15000名蒙古族和汉族士兵以及8000朝鲜武士,乘坐300艘大型战船和400到500艘小型战船。这支部队轻易地占领了对马岛和壹岐岛,并于11月19日在位于古老的九州首府太宰府附近的博多港登陆。次日即发生了文永之战,也就是“博多港之战”。虽然元军在武器和战术上占优,但他们的人数远远少于准备了很久的日本武士,而且这些武士在得知对马岛和壹岐岛失陷后得到了增援。在坚持了一整天之后,一场风暴在夜间刮起,元军不得不撤兵。
第二次入侵
自1275年起,幕府就开始为他们认为不久将进行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准备。除了更好地组织起九州的武士外,他们还在很多可能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包括博多港。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元朝谈判,反对进一步的入侵日本计划。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忽必烈非常恼火,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入侵。
1279年元军征服南宋之后,于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军的这次入侵规模大于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就有十余万人。元军舰队因供应和人员登载问题而推迟了起航。他们的高丽盟军先行进发,在对马岛惨遭失败而返。同年夏,元军联合高丽人夺取了壹岐岛,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也就是所谓的弘安之战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战后,元军被赶回了船上。此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也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元军舰队被摧毁的原因
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军舰队之所以被台风摧毁,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在内河航行的平底船,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元朝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及高丽的残酷压迫,造船的汉人和高丽人故意使用错误的船型,而蒙古人对航海又一无所知;又或者忽必烈攻日太过仓促,未有充分准备海船。不过具体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后果
忽必烈于1286年试图再次入侵日本,但因同时在南方发动的对越南陈朝的进攻受挫造成国力匮乏而作罢。日本方面,为了对付元军入侵而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改编使得其经济和军事都处于重压之下,并且整个国家的资源使用已经到了极限。元军入侵也使得幕府找到了继续统治国家的借口而不是将权力交给天皇。他们之后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九州的防务,那里的许多军事设施很多年后还有效。由于战后受货币经济影响,幕府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加剧了国内矛盾。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
尽管不是得到普遍承认,许多学者仍认为侵略事件双方的兵力比传统观点认为的要少得多。有些学者还认为日本方面能够在没有“神风”的帮助下有效地击退入侵者。
原址http://iask.sina.com.cn/b/5883742.html
另外日本在近代时期其实是有被西方列强欺负的(ps虽然不算入侵)
早在19世纪初期,英、俄、美等国就开始不断派使节到日本,要求开港通商,均遭到德川幕府的拒绝。1842年,幕府发布了《薪水令》,显示其锁国*略有松动。但在1844年,一直与日本有贸易往来的荷兰敦促日本开放门户时,依然遭到幕府的拒绝。1846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比德尔率舰队抵达日本浦贺,递交了波尔克总统致幕府将军的亲笔信,要求日本开国通商,同样被拒绝了。
1852年,为了打开日本国门,美国调来美墨战争中的英雄马修?卡尔伯莱斯?佩里(MatthewCalbraithPerry,1794~1858)出任东印度舰队司令。1853年7月8日,佩里舰队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警卫海岸的日本官兵被突然*近的黑色巨舰吓得目瞪口呆,一边紧张地注视着浓烟翻滚、炮口骇人的庞大怪物,一边向浦贺奉行所发回急报。7月14日,佩里与300多名美国官兵全副武装登陆。离登陆地点不远处,4艘军舰一字排开,炮口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寒光。在军乐队的伴奏下,美军官兵队列整齐地行进着,59岁的佩里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锁国以来,外*人首次踏上日本国土。佩里再次递交了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亲笔信。离开时,佩里与幕府*约定,第二年春天来听答复。
美国的武力叩关引起幕府上下一片哗然,持“攘夷论”和开国论的两派展开辩论。“攘夷论”主张日本国体的尊贵,如遇外族入侵必须回击。开国论认为,同外国通商是大势所趋,若不自量力地贸然攘夷,就是盲目排外。不如开国后通过贸易生产,输入近代科技文明,以谋国家开化、富强。
主张维护国体、反对美国威吓的意见一时占了上风。临朝听政的孝明天皇(1846~1867年在位)等皇室公卿是“攘夷论”的支持者。越前藩、佐贺藩、长州藩、土佐藩等各藩主也主张以武力驱逐外夷,并积极备战,希望借此充实国力、振奋士气。
开国论者,也不是都同意立刻接受美国的通商要求。萨摩藩大名岛津齐彬主张求和避战,以缓兵之计,争取加强防备的时间;筑前藩大名黑田长傅主张“以夷制夷”,即给美、俄两国像荷兰那样的贸易待遇,抵制英、法等国的通商要求。
各方意见不一,幕府老中阿部正弘也是心中无数,最后决定等美国使者再来时,不予明确答复,采取稳妥措施。
1854年2月,佩里率7艘舰船、500多名官兵再次兵临城下。这次,还特邀中文翻译威廉斯及其秘书——中国人罗森——同行。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幕府*屈服。
1854年3月31日,双方在神奈川签订了用英、日、汉、荷兰4种语言写成的《日美亲善条约》,规定:日本对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两港;日本保证向途径开放口岸的美国船舰提供煤炭、淡水、食品及其他所需物资;日本有义务援救遭遇海难的美国船只及人员;美国可在两个港口设领事馆,日本给美国最惠国待遇等。日本国门从此洞开。
随后,英国、*和荷兰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在日俄条约中,还增加了治外法权以及长崎为开港城市的条款,并规定了日俄在千岛群岛的边界。
1856年8月21日,首届美国驻日总领事顿赛德?哈里斯(TownsendHarris,1804~1878)乘“圣加辛特”号军舰驶入下田港。在得到领事裁判权和在开港地的久居权之后,又于1858年6月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增加开放神奈川、长崎、新潟和兵库等5港口及江户、大阪两城市;承认美国人在开港地的居住权和公使领事驻在权;尊重自由贸易的原则,双方的民间贸易不受任何*,日本*不得干涉;外国货币可在日本国内自由流通,内外货币自由交换,铸币和当地金银可免税输出入;美国驻日使节拥有领事裁判权;日本与欧洲国家发生争端时,美国可应日本请求作为委托人居中斡旋、调停;条约有效期为14年,届时可改订新约等。
随后,荷、俄、英、法等国也先后与日本订立了《通商条约》,取得自由贸易权、关税协议权、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殖民特权。1858年时值“安政”5年,因而上述条约亦称“安政五国条约”。
这些条约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规定金银可免税输出、输入,导致日本黄金大量外流,仅1859年下半年就高达100万两。市场陷入混乱,物价持续上涨,米、面、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高涨不落。农民、贫民和下级武士的生活举步维艰,反抗幕府、抵抗外来势力的运动频频发生,社会动荡不安,日本进入危机四伏、前途未卜的动荡时期。
画外旁白
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一座纪念碑巍然耸立,上面有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在佩里公园,每年都要举行民间自发的开国纪念活动——“黑船祭”。耐人寻味的是,在纪念表演节目中,入侵者被塑造成了英雄,而日本人自己却被处理成滑稽可笑的角色,他们身穿黑衣,蒙面蹦蹦跳跳,表现黑船到来之际那副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那位用坚船利炮敲开日本的大门、迫使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俨然成了英雄。
这真是一种有意思的生存逻辑。在我们看来,当年佩里仗着军事实力,对日本进行威胁,强迫日本开国,是地地道道的殖民主义行为。然而日本人却不这么看,而是认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后来的强大,同1853年此公的造访有很大关系;更有甚者,有人还认为,佩里是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恩人。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就曾这样写道:“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
原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480a7e0101m508.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10
西方列强没有踏上日本领土,但是西方传教士却早己在日本打下了基础,在清康熙年间利马窦在中国传教的时候,日本的教众已经有三十万了.日本历史上很少被其他国家侵略,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东亚地区的*国家大多都不会发展海军,但是也有一次,日本差一点就要面临亡国灭种.我想你应该知道日本在二战时候的自杀式飞行大队是叫神风特击队的吧.这个神风就与这一次历史事件有关,也与中国有关.那是在元朝蒙古人统一东亚之后,忽必烈组织了一支海军,满载蒙古骑兵,驶向日本,但是路上遇到台风,全军覆没.日本人将这次台风称作神风,因为它挽救了日本的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