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4 00: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3:53
直到6600万年前,地球还被恐龙统治着。这些恐怖的怪物在地球上横行了1.6亿年,却被一颗小行星给“砸死”了。
当然,这么说是有点夸张,但小行星的确是有这个威力的。虽然目前恐龙灭绝的原因尚且没有定论,不过最被认可的观点,就是 小行星撞击假说 。
这个假说认为,当时有一颗直径达到了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在了地球上。这次撞击导致大量的尘埃被溅起,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都将地表紧紧地包裹住,让太阳光也无法穿透。最终,由于失去了阳光,植物开始死亡,食草恐龙被饿死,食肉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最终,地表75%的生物在这次灾难中一同灭绝了。
关于这颗小行星的撞击位置,科学家们也有相对一致的观点,那就是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 。1952年,墨西哥石油公司在这里寻找石油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地下的隐伏构造。该构造形状像是一个碗,直径超过200公里,深约3公里。而科学家们在检测后发现,这个地形恰恰形成于大约6500万-6600万年前,几乎和恐龙灭绝时间一致。因此,这里被认为是当初恐龙灭绝事件的起源。由于奇克苏鲁布镇恰好位于该构造的中心,所以这里也被称为 奇克苏鲁布撞击坑 。
科学家看似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这次大灭绝事件,但实际上,这里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科学家来解决。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是:这颗小行星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撞上地球的?它究竟是“直奔主题”、垂直砸在的地面,还是“误入歧途”、斜着轰击地球的呢?到底哪一种方式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呢?
当地时间周二的时候,《 自然通讯 》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的研究,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的研究成果指出:这颗小行星很可能是以60°的角度斜着轰炸了地球。他们认为,这个角度可以带来最严重的灾难,最终将6600万年后重现天日、成为最著名古生物的恐龙送上了绝路。
为了做这项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伦敦帝国学院的加雷斯·柯林斯(Gareth Collins)和来自德国弗莱堡大学以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同事们对奇克苏鲁布撞击坑建模,并且分别以90°、60°、45°和30°这四种角度以及12公里/秒和20公里/秒这两种速度进行了撞击模拟。结果显示,60°的撞击角度得到的模拟结果,和奇克苏鲁布撞击坑的数据最为接近。
"60°是一个更致命的撞击角度,因为它喷出的物质量更大,足以包裹住整个地球。"柯林斯告诉法新社,“奇克苏鲁布撞击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球性的生物灭绝,就在于它能将大量的尘埃和气体从陨石坑中轰击出来,而且使其以足够快的速度蔓延到全球范围……奇克苏鲁布撞击事件对于恐龙来说绝对是非常糟糕的一天,而新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更加糟糕。”
他同时也指出:在撞击之后,大量的硫以小颗粒的形式弥散在空气中。它们有效地阻挡了太阳光,导致整个地球迅速降温,从而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剧变。在此之前,科学家利用氧同位素测得:当时海水的温度骤降了10摄氏度,地球进入了新的冰河期,大量的植物因此而死亡。这只是个开始,最终75%的生物在这次事故中退出了 历史 舞台。不过,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小行星就不能以其他角度撞击地球,否则就不会将如此多的碎片溅起到大气层中。
不仅如此,科学家还认为,奇克苏鲁布地区在被小行星轰炸后,整片大地都发生了震动。在仅仅13分钟后,地震波就向北传到了3000公里外的美国北达科他州,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塔尼斯化石遗址。在哪里,我们也可以找到小行星在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证据。另外,位于北美洲的 西部内陆海道 ,也被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后的结果。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对于这次撞击事件的了解还主要集中在其早期阶段。而最近的考古挖掘工作,让我们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场景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这颗小行星是从东南方砸在了尤卡坦半岛。但是,柯林斯等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这个观点可能是错误的。他解释说:“我们的成果推翻了这个理论,计算机模型再现了撞击的场景,陨石坑的中心略微向西南方隆起。”
三维模拟还显示:在陨石坑形成的最后阶段,岩石会反弹起来,在某种程度上填充一小部分陨石坑。这个现象,在月球的环形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研究人员推测,这样的过程仅仅会持续几分钟就结束。
目前来说,我们对于这次大灭绝事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许多问题现在仍然是未解之谜。不论是小行星撞击假说,还是其他什么假说,目前都面临着一个最巨大的问题——为何有些动物(包括所有你认为是恐龙的生物)在这次灾难中彻底灭绝,而有一些生物(比如鲨鱼、蟑螂等)却幸存下来,在今天依然存在。
这可能是回答恐龙灭绝事件的最终极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恐龙灭绝之谜也将最终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