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1: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02:56
以《离*》为代表的屈原作品,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通过此诗展现出屈原杰出的艺术成就。
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对自我形象的描写。屈原在险恶的*环境中备受打击,作者在长期*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他一再克服这痛苦的经历,这是具有伟大心灵和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够作到的。这种对未来的道路进行过苦苦的探寻的心情在《离*》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所体现。这种情怀与伟大的人格,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峻洁、高大。
②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他的整个心灵都被痛苦所充塞,但从未忘记国事,这种至死也不忘怀祖国的真情,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本身就带有某种悲剧因素,体现在作品中基调就是苦,感情核心却是恋,这种苦恋使屈原在精神上经受着巨大的折磨,在作品表现出浓郁的悲剧情调及无限的悲愤,在失望夹杂着希望的感情中抒发着作者强烈的感情,使作品融进一种缠绵凄婉的悲剧气氛,如《离*》中‘惟昔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出了作者的那种危机感与无奈的恋之情。
③浓郁的浪漫主义思想。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作者运用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作品奇诡动人,在《离*》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乘坐美玉、象牙的宝车,由飞龙驾驶,腾空而逝,辞国远游”,上天入地的,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感情。屈原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
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独具特色的“比兴”的表现手法。《离*》突破了《诗经》中既有的“比兴”手法,开辟了香草美人的典范。在屈原笔下,花鸟虫兽、日月风雷、仙灵神鬼、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都成了诗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意象。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⑤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极富开创性。汲取楚地民歌的丰富营养,又吸取散文的章法和句法,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体”诗。不受形式的拘束,使诗的结构错综变化。《离*》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带有大量的“兮”字,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此外,《离*》中含有不少散文化句式,大量运用“之”、“乎”、“者”、“也”等语助词,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法形式,创造出了舒卷自如的新诗体。屈原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02:56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体文学形式的创造者。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先是他那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离*》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370多句,近2500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中追述了屈原为现实“美政”理想所作的努力和斗争,展示了诗人斗争失败后痛苦的心灵历程,抒发了诗人对楚国深沉执着的爱,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腐朽恶势力的憎恨,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是伟大的,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他在充分吸收民间文学营养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体诗歌,推动了中国诗体形式的发展。从屈原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开创了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他也把民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统一起来,为后代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屈原的作品可与诗三百首并列,构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座高峰。
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
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光照千古。他忠于国家、关心人民的爱国情感,坚持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嫉恶如仇、修洁行的高尚品格,哺育了历代进步作家。从汉代起,贾谊、司马迁,不论在思想上、在创作上都受到屈原的深刻影响。到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宋代陆游、辛弃疾的思想、创作也与屈原息息相通。鲁迅、郭沫若都从屈原的人格和创作中吸取,了巨大的力量。总之,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作家和诗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屈原思想的影响,并且在进步作家中形成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命运,重视气节,愤世嫉俗的传统美德。
屈原在艺术上的创造精神对后代文学发展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开端,并为后世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代进步作家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优秀传统,从而汇成了从李白、李贺、辛弃疾、汤显祖、吴承恩、蒲松龄、曹雪芹,直到现代的郭沫若等一条浪漫主义文学的巨流。
楚辞体的出现,也为汉赋乃至以后骈体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是对汉赋的直接影响。班固说:“《离*》弘博雅丽,为辞赋宗。”汉赋的“铺采摛文”风格,直接取法于楚辞。楚辞注重辞采华丽、句式对偶,对魏晋时代骈文发展也有很深影响。特别是楚辞比较灵活的词句形式,具有很大的诗体解放的意义,成为四言诗向五、七言诗过渡的桥梁。
屈原对《诗经》的比兴手法有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以美人芳草为寄托的新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也为后代作家创作提供了新的艺术构思。
总之,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刘勰说屈原“衣披词人非一代也”。鲁迅先生认为从艺术成就来说,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超过《诗经》,他说:“较之《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所谓“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就是说《楚辞》比《诗经》具有更加奔放大胆的想象和绚丽的文采;所谓“其旨甚朋,凭心而言,不遵矩度”,也就是说突破了儒家所强调的礼法和实用功利的束缚,自由奔放地抒发冉己的思想情感。正因为这样,历代把《诗经》奉为不可改易的经典的人们(像班固)则常对《楚辞》进行指责,然而事实上,《楚辞》,特别是《离*》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确有超过《诗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