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1 08: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2 12:49
5.2.1 油气地质概况
NNE向嫩江-开鲁断裂和佳木斯-伊通断裂将东北地区盆地群分隔为西部盆地群、中部盆地群和东部盆地群。西部盆地群(主要包括蒙古境内的东戈壁盆地、中蒙交界处的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和我国境内的拉布达林盆地、根河盆地和二连盆地)和中部盆地群(松辽盆地和孙吴-嘉荫盆地)规模大、形态完整,总体呈NE向分布,其南部边界明显受近EW向展布的华北板块北缘断裂带的限制;东部盆地群(主要包括三江盆地、汤原盆地、方正盆地、勃利盆地、宁安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和延吉盆地等)规模小、形态复杂,其东部边界受SN向的嘉荫-牡丹江断裂制约。上述特征反映出,NE向断裂是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主要控盆构造,形成盆地NE向展布的格局。但在佳蒙地块边缘发育了与边缘构造带方向及其演化相关的早期盆地,如北部的漠河-乌苏蒙盆地与EW向的鄂霍次克缝合带平行;三江盆地西部绥滨坳陷的晚侏罗世海相沉积与锡霍特—阿林地体增生带的展布方向一致;华北板块北缘的EW向古构造对于西部和中部盆地群的南部界线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图5.5)。
图5.5 东北亚地区中-新生代盆地与主干断裂分布
①华北板块北缘缝合带;②嘉荫-牡丹江缝合带;③佳木斯地块东缘地体拼贴带;④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⑤东戈壁-得尔布干断裂;⑥嫩江-开鲁断裂;⑦佳木斯-伊通断裂;⑧敦化-密山断裂;⑨中央锡霍特-阿林断裂
5.2.2 地层与沉积概况
5.2.2.1 下三叠统
下三叠统以松辽盆地边缘分布的老龙头组为代表,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并含有中性火山岩,局部夹少许海相层。含双壳类Palaeomutela-Palaeonodonta组合的生态特征指示半咸水环境,具重要的构造古地理含义。下三叠统与二叠系为连续过渡沉积,同属一个构造层。
5.2.2.2 上三叠统-中上侏罗统
该构造层主体为早-中侏罗统。在东北地区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地层总体上属于一些小型山间盆地火山-碎屑岩含煤沉积。在漠河盆地构成主力充填构造层;在松辽西缘大兴安岭地区、松辽东缘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在松辽盆地下部是否存在该构造层沉积值得进一步研究。
5.2.2.3 下中白垩统
在松辽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发生大规模基性或中基性火山活动,形成塔木兰沟组、火石岭组及龙江组火山岩。松辽及周边地区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断陷盆地群,并普遍含有煤系地层。以松辽盆地下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为代表,形成重要的深层油气层位。
该期构造层地层发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普遍分布热河动物群生物组合。
5.2.2.4 上白垩统
该构造层主要以松辽盆地坳陷期沉积地层序列为代表,包括登娄库组至明水组。大型内陆湖盆的发育与四周山区的隆升剥蚀形成鲜明对比。在该构造层内登娄库组与泉头组之间、嫩江组与四方台组之间还分布着两个次级的不整合(或假整合)面,作为坳陷湖盆发育不同阶段的分界标志。
5.2.2.5 新生界
新生代地层分布显示,嫩江-开鲁断裂和佳-伊断裂仍对新生代地层有明显控制作用。表现在嫩江-开鲁断裂以西的盆地内基本不发育古近系,松辽盆地和孙吴-嘉荫盆地以古新统为主,而东部地区广泛发育渐新统沉积,特别是沿佳-伊断裂和敦-密断裂呈串珠状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内渐新统十分发育,沉积了一系列以湖相油页岩夹煤系的地层,是中国北方有利的生烃层位之一。
5.2.3 油气地质特征
研究区的盆地可划归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盆地群(表5.4),这一划分对查明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一盆地群的盆地应具有相似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油气发育规律。含油气盆地群的划分与区域地质特征和演化紧密结合,对油气远景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表5.4 各盆地所属的含油气盆地群
东部含油气盆地群是有待突破的地区,已有勘探工作揭示出东部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并在延吉盆地获得工业油流。中部和西部含油气盆地群是研究区重要的油气贡献带。
三江盆地是东部盆地群的典型代表,松辽盆地是中部盆地群的典型代表,海拉尔盆地是西部盆地群的典型代表。这3个盆地分别可以作为东部盆地群、中部盆地群和西部盆地群油气远景地质类比评价的刻度盆地。
5.2.3.1 含油气层系
研究区垂向上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石炭-二叠系、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古近系6个勘探层系。大量综合研究表明:第一、第二和第三勘探层系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勘探层系。第四至第六勘探层系在大庆及大庆外围均已获得工业油气流。
第四和第五勘探层系为中部含油气盆地群的油气贡献层系,第四层系是西部含油气盆地群的油气贡献层系。第六勘探层系是东部地区已知的油气贡献层系。
第一勘探层系(石炭-二叠系)是在佳-蒙古陆上发育的一套海相沉积岩系,沉积厚度大,在研究区广泛发育,主体未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处于高级成岩阶段,局部有接触变质。
第二勘探层系(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为一套深海-滨浅海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东三江-完达山地区。上三叠统发育放射虫硅质岩并夹深海浊积岩。
第三勘探层系(中侏罗统)为一套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西部含油气盆地群。
第四勘探层系(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主要为火山沉积岩系,在东部盆地群发育有海陆交互相沉积。该勘探层系在3个不同含油气盆地具有明显差异。
第五勘探层系为上白垩统河湖相沉积岩系,主要发育在中部和东部含油气盆地群。
第六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新近系河湖相沉积地层,主要沿佳伊地堑、敦密断裂、三江地区发育。
5.2.3.2 东部盆地群
东部盆地群发育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烃源岩(表5.5)。其中下白垩统烃源岩分布于三江盆地、鸡西盆地、勃利盆地和虎林盆地。三江盆地、鸡西盆地和勃利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煤系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的级别,干酪根类型为Ⅲ型或以Ⅲ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除勃利盆地为成熟—过成熟外,其他两个盆地为低成熟—成熟,少数为过成熟。虎林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很低,属于非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已进入成熟—过成熟阶段。上白垩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延吉盆地,主力烃源岩为大拉子组的湖相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Ⅱ和Ⅲ型为主,有机质演化程度为低熟-成熟烃源岩。古近系烃源岩分布在汤原断陷、方正断陷(新安村组和达连河组)和虎林盆地(虎林组)为湖相烃源岩。其中,汤原断陷、方正断陷有机质丰度为差—好级别,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虎林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中-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
东部盆地群油气储层由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组成。其中下白垩统储层成岩作用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上白垩统储层成岩作用也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少数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属于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古近系储层成岩作用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汤原断陷属于中孔低渗型储层,方正断陷属于中低孔低渗型储层。
东部盆地群油气显示非常好(表5.5),目前在延吉盆地和依-舒地堑均有工业油流井,并有大量的油气显示井;在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发现了沥青脉、油浸染现象,在鸡西盆地发现油砂、沥青脉,并见天然气井喷,在虎林盆地见弥漫状沥青化。
5.2.3.3 中部盆地群
中部盆地群由松辽盆地和孙吴-嘉荫盆地组成。
中部盆地群孙吴-嘉荫盆地发育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两套湖相烃源岩(表5.5)。其中,下白垩统淘淇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干酪根类型为Ⅱ型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为低成熟-成熟;上白垩统永安村组和太平林场组,有机质丰度高,多数达到好烃源岩标准,干酪根类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多为未成熟—低成熟。
孙吴-嘉荫盆地储层主要发育在下白垩统淘淇河组,上白垩统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和古近系乌云组。储层岩石类型以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其次为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另外含有少量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等火山岩储层。砂岩属于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在孙吴-嘉荫盆地储层砂岩中发现了含油现象。
5.2.3.4 西部盆地群
西部盆地群发育上古生界海相灰岩、中侏罗统湖相和下白垩统火山喷发间歇期湖相3套烃源岩(表5.5)。其中,拉布达林盆地附近出露的下石炭统红水泉组灰岩的有机质丰度为0.34%~0.89%,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烃源岩演化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中侏罗统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漠河盆地(绣峰组、二十二站组、额木尔河组)。其中,二十二站组、额木尔河组的有机质丰度较高,绣峰组较低。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普遍处于生烃高峰阶段。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拉布达林盆地、漠河盆地和大杨树盆地,以火山喷发间歇期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为特征。发育于拉布达林盆地的上库力组一段和漠河盆地伊列克得组火山岩系中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均达到中-好烃源岩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成熟。大杨树盆地烃源岩为发育于甘河组火山岩系之下的九峰山组,有机质丰度高,达中-好的烃源岩标准,以Ⅱ型和Ⅲ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低成熟-成熟,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表5.5 大庆探区外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数据
西部盆地群储层主要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漠河盆地,主要由砂砾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砾质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成岩作用处于成岩阶段A期,属于差—中等的很致密储层。拉布达林盆地油气储层由火山碎屑岩、砂岩及裂缝泥岩、页岩组成,成岩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期及中成岩阶段A期,属中低孔低渗型储层,储集空间为裂缝型和孔隙型。大杨树盆地的储层主要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储集空间为裂缝型和孔隙型。
在拉布达林盆地和漠河盆地发现油气显示(表5.5)。其中,拉布达林盆地油气显示发现于上乌尔根尖子山下白垩统上库力组一段下部油页岩和泥灰岩裂缝中,表现为沿裂缝分布的沥青和赋存于方解石脉、白云石脉中的油气包裹体。漠河盆地中的油气显示发现于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和额木尔河组砂岩中,表现为赋存于方解石脉、石英脉和次生加大石英中的沥青、液相烃和气态烃的包裹体。油气显示揭示拉布达林盆地和漠河盆地均经历过油气的生成、运移过程。
5.2.4 中、新生代盆地优选
5.2.4.1 油气远景评价的思路
大庆探区外围盆地多为改造型叠合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具有多套烃源岩、多类储盖组合、多次生、排烃和多期成藏等特征,推测存在多种油气来源,通常勘探目的层埋深大,经历长期演化,油气藏充注历史复杂,油气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制约。综合各方面条件进行油气远景评价。
5.2.4.2 盆地综合优选排序
通过对研究区各盆地资料分析研究,结合研究区的基础地质框架(模型)评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评价和盆地成熟度数值模拟结果,并对各盆地3种方法的油气远景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研究区盆地油气远景的优选排队结果如图5.6;表5.6。
图5.6 松辽盆地外围盆地油气远景排序图
表5.6 松辽盆地外围盆地油气远景排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