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 孔子为什么说“士”“任重而道远”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1 22:5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9 10:24
出自《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朱熹 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意思是说:士不能不具备宽宏坚毅的品格,(因为)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这样的责任不重大吗?
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这样的路途不遥远吗?
朱熹的注也说得很好:“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9 10:23
士,是作为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
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原来可能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因古代学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识,故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车战及武士的作用减小士的地位也出现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徕士众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还有部分士为解决经济困难去为人办丧事,当赞礼,或经营工商业;也有人从事私人讲学,传授文化知识,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士。他们游学各国,思想活跃,为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文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纵横家便是其代表。这时各国封君权贵的养士之风也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