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9: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5:36
因材施教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就教育对象而言,因材施教是因学生之材而施教随着多元智能的引入,我们对传统的因材施教给出了理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具有多元化倾向,呈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这些智能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身体智能、自然智能”等八种智能。不同的人智能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育就必须因其智能的个别差异,施以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新课程标准”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策略。让学生在整体达标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智能特长,有选择性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其次,就教育者而言,因材施教是因老师之材而施教应该说,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老师大江东去,具雄浑之美,有的老师小桥流水,具婉约之美;有的老师热情奔放,让人热血沸腾,有的老师智慧幽默,让人捧腹大笑;有的老师长于理性,稳扎稳打,有的老师长于感性,真挚动人;有的老师天马行空,时有奇思妙想,有的老师针脚绵密,逻辑特别强大……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任何老师都有自己的一招鲜,这一招鲜就是老师的特长、特色,也就是老师教育个性的标签,我们要学生发展个性,那么,老师首先也要张扬个性,发挥特色。因此,因材施教第二点就是老师要因自己的材而教,要把自己的材发挥得淋漓尽致。惟其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风采和智慧,才能最大限度的达成教育目的。再次,就教育文本而言,因材施教是因体裁而施教高考作文这几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写作文体不清。主要表现为议论文和记叙文杂糅。记叙文不能把事例写清楚,没有明确的中心;而议论文摆出论点后,又不会围绕论点,选择典型论据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我认为,这个问题更多来自一线的教学。我们老师很多时候,根本不注重区别文体,千人一面,千文一面;再加上现在教材的板块教学,按照话题组合文章,本身也打破了文体界限;还有,前几年喧嚣尘上的话题作文,不仅文体不限,而且淡化文体。所有这一切都导致学生文体认识的模糊一片,最终文章写成了四不像。文体不分,害莫大焉!文体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不同。譬如诗歌教学就要注重意象的把握,通过意象的选择、组合、叠加,体味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造境背后的情感。小说,当然要注重三要素,先要梳理好故事情节,因为“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再通过情节的发展把握人物的性格,而通过人物的性格变化,就会折射出社会的面影。其中环境描写常常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出人物性格等等。按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教学中,这一点不可不做到心中有数。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即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那么,我们在教学散文时,就要牢牢把握散文的取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