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5 09: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8 10:58
又名桃黑星病,是桃树普遍发生的病害。分布全国各桃产区,以晚熟品种受害较重。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枝梢和叶片。桃果发病多在肩部,先产生暗绿色小圆斑,扩大到2~3毫米黑痣状斑。严重时斑点聚合成片。近成熟果的病斑紫黑色,仅发生在表皮上,病部停止生长,病斑龟裂,病果较小。枝梢病斑浅褐色,椭圆形,边缘紫褐色,稍隆起,只限于表皮层发病。春季斑变为灰色,并产生黑色粒点。叶背面先出现不规则的灰绿色病斑,后在叶正反面均变为暗绿色或褐色,最后病斑枯死,脱落成孔,病叶早落。
病原
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üm称嗜果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菌丝在寄主表皮下面蔓延,不深入内层组织,形成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或双胞,单生或短链状。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枝梢、芽鳞片中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果实和叶梢。侵入后病菌潜育期长达40~70天再发病,枝叶25~45天即发病。一般在多雨季节发生,幼果期发生轻。以低洼高湿、通风差的桃园中晚熟品种发生重。降雨量多少决定流行。
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早春严格清园,注意排水,加强夏剪。
(2)药剂防治。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五氯酚钠200倍液1次。落花后半月内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几种药剂可交替使用。
(3)果实套袋。落花后3~4周内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