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中 对‘表现’和‘再现‘分别名词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0: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9:50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图片也一样。但因为图片是拍摄自现场,生动、直观的生活景象,很容易将读者的思路“引向歧途”,从而忽略掉理解摄影者的主要意图。因此摄影者在按动快门之前,应该根据自己的意图,有意识地重新组织这些景象,从而有效地诱导观赏者在阅读过表面的形象或情节之后,自然而然地顺着你的思路理解下去。而从阅读者的角度来看,除了观看画面上直接体现出来的那些最直观的东西之外,还应该通过摄影者对画面的组织方式,来完整地理解摄影者的拍摄意图。通过图片的沟通需要摄、读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幅图片是否成功,关键看双方是否能够通过这幅图片,顺利地完成思想、感情的传递过程。这是摄影表现。
摄影作为视觉表现形式之一,自然存在再现问题。通过摄影可以很准确的再现被摄体的细节,因此可以毫无疑问的相信摄影的写实性,甚至有些人会认为所谓“好照片”就是把事物准确的再现成“眼睛看到的一样”,拿起相片与实物进行对照,的确很相似。但是同意摄影的写实性再现方面除了它的表象外还存在着之上的其他原因。也就是相似性本身存在着眼睛对客观实物的可视形象与用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之间的类同性,在这一点上早在18世纪就已经开始有了研究,甚至发现人的眼睛成像原理与相机的成像原理一致,因此照片可以说是在眼睛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复制品。只不过眼睛是无法永恒固定住影像,而摄影可以替代眼睛固定了影像。因此摄影完成了眼睛无法完成的另外一种功能-影像记录。人类毫无疑问的相信了这一事实,并相信了摄影的写实主义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