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1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1
三叉神经痛首先需要应用药物治疗,通常某些患者仅在服用药物后即可改善症状,但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应用射频热凝治疗或手术治疗;另外若患者的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发病引起的,医生会通过治疗原发病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1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1.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癫痫样神经痛导致的,面部疼痛有扳机点、突发突止等特点,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此外,还可以选择苯妥英钠等药物。2.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也有可能是由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的,如果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行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封闭术、微血管减压术等手术治疗。如果患有三叉神经痛,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化治疗。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者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大多数都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目前还缺乏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以止痛为目的,药物治疗为主,无效时可用神经阻滞疗法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基本治疗,适用于初患、年长或合并有严重内脏疾病,不宜手术及不能耐受手术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2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以下方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2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之前要避免一些神经的刺激,手术还要修复神经,可以采取一些超短波的治疗方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53
三叉神经痛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称为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又称痛性抽搐。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常因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被压迫,多种病因侵犯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根或脑干感觉核导致。
英文名称
trigeminal neuralgia
疾病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面部
常见症状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
主要病因
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被压迫;多种病因侵犯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根或脑干感觉核
检查项目
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脑脊液检查、血管造影、CT、MRI、脑电图、眼底检查、颅底摄片、胸透、心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疼痛剧烈,患者常难以忍受,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
目录
流行病学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饮食
预防
就医指南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不会传染。
好发人群
70%~80%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约为3:2。
病因
总述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因脑膜增厚、动脉对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压迫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由脑膜炎、脑干梗死、多发性硬化等导致。
基本病因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即一般所称的三叉神经痛,多无明确的病理损害。近年来发现,供养神经的动脉硬化、动脉异位或扭曲、脑膜增厚、动脉对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压迫,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原因。近来认为,可能因各种致伤因素破坏半月神经节或感觉根的髓鞘,使无髓鞘的轴突与邻近无髓鞘纤维形成“短路”(又称伪突触),以致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脑干),后者传出的冲动也可通过短路再传入中枢,这些冲动到达一定总和时,即可激发半月神经节神经元而产生疼痛。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系指有明确的病因,如颅底或脑桥小脑角的肿瘤、转移瘤和脑膜炎、脑干梗死、多发性硬化等,侵犯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根或脑干感觉核而引起的疼痛,多伴有邻近结构的损害和三叉神经本身的功能丧失。
症状
总述
三叉神经痛为骤然发生的剧烈疼痛,但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每次发作仅数秒钟至1~2分钟即骤然停止,间歇期正常。发作可由1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发作呈周期性,持续数周、数月或更长,可自行缓解。病程初期发作较少,间歇期较长。随病程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
典型症状
1、疼痛部位
疼痛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常自一侧的上颌支(第2支)或下颌支(第3支)开始,随着病情进展可影响其他分支。疼痛常局限于一侧,极个别患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两侧三叉神经痛。虽3支均可受累,但以第2、3支累及最常见,约占95%。
2、疼痛性质
呈发作性撕裂样、触电样、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突发突止,间歇期正常。疼痛由颌面或牙槽开始,沿神经支配区放射,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亦可长达数分钟。发作次数多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加剧。但夜间发作减轻或停止。
3、诱发因素及“扳机点”
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洗脸、刷牙等面部随意运动或触摸面部某一区域(如上唇外侧、鼻翼、颊部、舌等处)而诱发。这些敏感区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4、其他症状
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称为“痛性抽搐”。
并发症
可并发半侧面部痉挛。三叉神经支配区也可发生不典型的面部疼痛,但疼痛的性质与三叉神经痛不同,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总是长于数秒,通常为数分钟,或呈持续性疼痛。疼痛本身为钝性、压榨性或烧灼样。对不典型疼痛者,外科治疗无效,有时导致抑郁症。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常揉擦同侧面部以求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手段如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检查、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血管造影、CT及MRI等。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并无明显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电解质检查
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发病时血象可稍偏高。
2、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
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如果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影像学检查
血管造影、CT及MRI等检查:部分患者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发作性疼痛及其临床特点,原发性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不难确定。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牙痛、鼻窦炎、颞-下颌关节综合征、舌咽神经痛等疾病。
诊断依据
1、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发作性剧痛:刀割样、烧灼样。
2、临床特点为骤发、扳机点、阵发、反复、痛性抽搐。
3、确定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
鉴别诊断
1、相似症状鉴别
(1)牙痛
易误诊,多为拔牙齿后仍有疼痛而就诊,一般呈持续性钝痛,进冷热食物时疼痛加剧。
(2)鼻窦炎
额窦炎或上颌窦炎出现面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局部常有压痛。可有发热、流脓涕、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等炎症改变。鼻腔检查及鼻窦摄片可确诊。
(3)Coston综合征(又称颞-下颌关节综合征)
可于咀嚼食物时引起下颌和颞部的疼痛,关节部位有压痛,但无其他部位的触发点。
(4)舌咽神经痛
疼痛部位在咽部及外耳道,常在吞咽时发生。三叉神经痛为面部疼痛,容易与头痛相区别。三叉神经眼支神经痛应与青光眼相鉴别,此时需注意眼部症状。
2、原发性神经痛与继发性神经痛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出现类似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颜面部疼痛发作的表现,但其疼痛程度较轻,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少数可发现三叉神经损害区域和原发性疾病表现的特点。脑脊液、X线底摄片、CT、MRI检查、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有时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情况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极为相似,若不注意继发病变早期的细微表现,很容易被误诊。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诊断可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临床表现,另外,通过检查发现多数患者因长期吃饭受影响而全身情况较瘦弱。疼痛发作时表情痛苦,不愿讲话,即使在间歇期患者也不愿讲话或很少讲话。但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三叉神经各种感觉、运动及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均无明显的异常改变。有的患者因既往治疗造成颜面部局部疼痛感觉有所减退,此点应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引起的面部感觉减退相鉴别。颅底X线片可见圆孔、卵圆孔均无病理性改变。
治疗
治疗原则
三叉神经痛首先需要应用药物治疗,通常某些患者仅在服用药物后即可改善症状,但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应用射频热凝治疗或手术治疗;另外若患者的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发病引起的,医生会通过治疗原发病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为首选的基本治疗,适用于患病初期老年人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卡马西平
是首选治疗药物。可每天遵医嘱增加剂量,直到疼痛停止;以后逐渐减少,确定最低有效量作为维持剂量服用。若出现眩晕、走路不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需停药。孕妇忌用。
2、苯妥英钠
如无效可遵医嘱加大剂量。如产生中毒症状(如头晕、行走不稳、眼球震颤等)应立即减量到中毒反应消失为止。如仍有效,即以此为维持量。疼痛消失后,逐渐减量。
3、加巴喷丁
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效果较好。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可逐渐耐受。
4、普瑞巴林
如果2周后疼痛不缓解,可遵医嘱加量。停药需逐渐减量。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5、氯硝西泮
注意有嗜睡以及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尤其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精神异常,停药后可以缓解。
6、其他
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无效者可选择巴氯芬或阿米替林,以提高疗效。
相关药品
卡马西平、加巴喷丁、苯妥英钠、氯硝西泮、阿米替林、巴氯芬、普瑞巴林
手术治疗
适用于药物和神经阻滞治疗无效者。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微血管减压术
此法效果好,但需做开颅手术,适用于三叉神经痛由血管压迫所致者。
2、颅外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疗效短暂,目前已不推荐。
3、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疼痛治疗的疗效肯定,但有严重局部麻木等并发症,目前已极少应用。
4、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
手术难度大。
物理治疗
射频热凝治疗:适用于长期和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药物剂量,以及年老体弱不适合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选择性地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或半月神经节,既不损害触觉纤维,又达到止痛作用。射频能量通过机体时电磁波能转为热能,产生热效应和热电凝。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半月神经节封闭相似。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