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叶绍翁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8:30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句诗作简要分析。(4分)
(3)诗歌一、二两句是怎样表现“客情”的?试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4)结合全诗看,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5)简析诗歌最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
(1)前两句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江边秋景图——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3分。“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各1分,意合即可。]
(2)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三、四句写儿童深夜挑促织,明灯照亮篱落,是用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反衬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或: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引发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的联想——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从而更加增添了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感。)
[4分。思想情感2分,结合后两句诗句分析2分。]
(3)一、二两句写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自然牵动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
(4)反衬。写深夜灯光下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篱笆旁捉促织的无忧无虑,反衬出诗人客居异乡的孤苦处境和凄凉心境,更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5)四两句写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孩子们正夜捉蟋蟀,表现出孩子们兴致高昂。孩子的欢乐与诗人的悲愁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结构上以景结情,引人联想。
二: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
(3)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对“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诗中的有这样的评价,“以无知儿女之乐,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妙处。
【参*】
(1)写“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1分)
(2)(4分)衬托或对比。(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
(3)叶绍翁的这首七绝,写秋声、秋色、秋思、秋愁,却不落窠臼,别有情致,寥寥二十八个字,除了用“萧萧梧叶”“寒声”“江上秋风”等,从正面来衬托自己客居异乡“秋风思归”的愁苦之情外,后两句诗采用的则是反衬的手法,用孩子们在篱笆边挑着一盏灯笼捉蟋蟀这样一个细节,以孩子们的无忧无虑、活泼天真与自己的凄然神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反衬出了诗人的羁愁之深。
夜书所见叶绍翁答案
(3)叶绍翁的这首七绝,写秋声、秋色、秋思、秋愁,却不落窠臼,别有情致,寥寥二十八个字,除了用“萧萧梧叶”“寒声”“江上秋风”等,从正面来衬托自己客居异乡“秋风思归”的愁苦之情外,后两句诗采用的则是反衬的手法,用孩子们在篱笆边挑着一盏灯笼捉蟋蟀这样一个细节,以孩子们的无忧无虑...
夜书所见叶绍翁
夜书所见叶绍翁全文答案:枯藤老树昏鸦,烟波江上独行。金风送秋凉意起,夜静思纷心难宁。怅望天涯何处是,唯有孤灯照我行。寒风吹过竹林响,思乡情切夜深深。详细解释:诗文概述:此诗描写夜晚的景色以及作者的所见所感。在昏暗的夜色中,诗人通过描绘枯藤老树等意象,展现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夜画面。在...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
(1)“送”是“送来”的意思,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刺骨的寒气,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3分)“动”是“触动”的意思,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情怀,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3分)(前句选“寒”酌情给分)(2)衬托(反衬)或对比或借景抒情。(2分)夜已...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注】①篱落:篱笆。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3分)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3分)参考答案:⑴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
夜书所见,( )朝诗人( )所写,抒发了诗人的( )的感
答案如下:夜书所见,( 南宋 )朝诗人(叶绍翁)所写,抒发了诗人的( 思念相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1)萧萧梧叶飘落,本不会有声响,飒飒秋风送爽,本是时令使然,但用了“送”字和“动”字,就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诗人触景生,移情于景,让客观景物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情。(意对即可)(2)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
《夜书所见》是___代诗人___在___季的夜晚所写的,他听到___,看到...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在(秋)季的夜晚所写的,他听到(萧萧秋风吹动梧叶),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回忆起(自己的家乡),便写下了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满意请采纳,谢谢 祝你学习进步。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
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2)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①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悲欢对比。儿...
《夜书所见》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之情?
夜书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_南宋的_叶绍翁写的,诗的前两句写作者的孤寂落寞之情。《夜书所见》的前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
夜书所见可以提什么问题
答案:《夜书所见》是(南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题目的意思是(在夜里写下我所见到的事物和感想),这首诗描写了(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赏析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