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的最主要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3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47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它们同属于G—、代谢能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三者寄生性逐渐增强。它们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1.支原体
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许多种类是人和动物致病菌,如牛胸膜肺炎症等。植物支原体称为“类支原体”或“植原体”。
特点是①很小,直径150~300nm,光镜下勉强能看到。②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膜更坚韧。③因无细胞壁,呈G—,形态易变,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不敏感。④菌落小,直径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油煎蛋”形。⑤以二*和出芽等方式繁殖。⑥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基质上生长。⑦多数以糖做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下产能代谢。⑧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甾醇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很敏感。
2.立克次氏体
1909年美国医生H.T.Ricketts(1871~1910)首次发现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夺去生命,故名。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它与支原体区别在于有细胞壁、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区别在于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不完整产能代谢系统。是人类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等严重传染病的病原体。
3.衣原体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曾长期被误为是“大型病毒”。直至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从沙眼中首次分离到病原体后才证实它是一种独特的原核生物。
特点是:①有细胞构造。②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③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④有核糖体。⑤缺乏产生能量酶系,有“能量寄生物”之称。⑥以二*方式繁殖。⑦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⑧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等活体培养。
具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原体,呈小球状,直径小于0.4μm,细胞厚壁。致密,不运动,不生长,抗干旱,有传染性。
原体经空气传播,遇到新宿主,在其中生长、转化成无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始体,呈大型球状,直径1~1.5μm,壁薄而脆,无传染性,生长较快,RNA:DNA=3:1。通过二*可在细胞内繁殖成一个微菌落,随后每个始体重新转化成原体。
被承认的3种衣原体有:鹦鹉热等人兽共患病的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沙眼的沙眼衣原体、引起肺炎的肺炎衣原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47
外部形态不同时它们最大的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48
支原体是目前已知一类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多,分为两个属:一为支原体属(Mycoplasma),有几十个种;另一为脲原体属(Ureaplasma),仅有一种。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是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
衣原体是一种即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的一种微生物。衣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来源的ATP酶,也就是说衣原体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质ATP,其能量完全依赖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提供。而衣原体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DNA、RNA两种核酸、核糖体和一个近似细胞壁的膜,并以二*方式进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 衣原体属于原核类生物。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介于最小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独特的微生物,它们的特点之一是多形性,可以是球杆状或杆状,还有时出现长丝状体。立克次体长0.3微米~0.8微米,宽0.3微米~0.5微米,丝状体长可达2微米。一般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