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0: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18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与印度、尼泊尔、不丹毗邻;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以4000米左右的高差与塔里木盆地及河西走廊相连;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接壤;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
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包括中国*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高原上居民稀少,人口总数还不到中国总人数的1%。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地势的极大隆起及其能产生的强烈热力、动力作用,以及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加之此处纬度较低,故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山岭海拔超过6000米,高峰终年积雪;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羌塘-昌都、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北面的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构造带等,属于欧亚古陆南缘的构造带,在早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发育了早古生代优地槽,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皱基底,晚古生代转化为稳定的盖层。其中石炭-二叠纪出现含煤建造,暖水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繁盛。
南面的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在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上整合递变,从早古生代开始发育了地台盖层,海相沉积一直延续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发育了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微陆块。由于这6个构造带最新海相地层层位和作为各构造带分界的缝合带,明显地从北向南依次变新,表明青藏高原是由欧亚*不断向南增生,冈瓦纳古陆北缘微陆块不断解体、北移、拼贴到欧亚*南缘而产生的。始新世青藏高原结束了洋壳演化和洋壳向欧亚*俯冲的历史。
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已拼合的印度板块与欧亚*之间发生*岩石圈俯冲。在俯冲带地壳缩短,分层变形、分层加厚。经历了构造抬升和均衡隆升的阶段,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出现。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中更新世以来近200万年地壳隆升的结果,并且这一隆升过程至今尚未结束。青藏高原中若干条反映不同时期洋壳的蛇绿岩带,揭示了冈瓦纳古陆不断解体,向北漂移,与欧亚古陆碰撞、拼合,欧亚古陆不断增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