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0: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8:40
说起刘长佑,很多人估计都没有怎么听说过,但其实,他不仅和曾国藩是老乡,而且还是可以和曾国荃并列的湘军将领,后来他靠*太平天国运动,爬到直隶总督的位置。要知道,在湘军出身的将领中,只有曾国藩和李鸿章担任过直隶总督,由此可见刘长佑的本领之强。
后来在1879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刚走完十个年头,国家正展现出勃勃生气,国内的军国主义也开始抬头,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扩张和进取意志。于是在这一年,日本通过武力强行吞并了琉球王国。
消息传回来,中国朝野上下都没什么反应,甚至国内民众也对此漠不关心,因为琉球离距离清朝太远,而且又只是清*的藩属国,大家对它的死活并不是太感兴趣,所以包括慈禧李鸿章等在内的清廷高层,态度都很无所谓。
但有一个人却不这样认为,他就是刘长佑。他通过多年来的战争敏锐嗅觉,感觉“此事定有蹊跷”。于是,在1879年之后的三年内,他不停的观察调查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即日本正在酝酿一场战争,意欲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最后称霸世界。
因此,在1881年,刘长佑正式上书朝廷,提出日本狼子野心,将来必定会吞并朝鲜,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所以不如乘其羽翼未丰之时,将日本扼杀于萌芽之中,即用武力攻灭日本。
另外,刘长佑认为自洋务运动以来,清*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舰船、大炮,此时正是用武之时。一旦攻下日本,则威慑了企图蚕食中国藩属的西方列强,可以一举解决中国的边境危机。
最后,刘长佑向清*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即分兵三路灭日本:
第一路,命东三省的兵力出黑龙江,到库页岛,准备由北向南攻打日本。第二路,派遣军队由朝鲜出发,扼制日本西部。第三路,由定海、宁波出精锐水师登陆长崎,从南端攻取日本。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很多人也认为刘长佑的计划有一定的可行性。毕竟在1881年时,日本的军力尚不是很发达,就整体军事实力要逊于清*,尤其是它们的海军力量,当时还没有组建完成。而清*的北洋水师虽然也没有筹建完成,但南洋水师已经拥有很强的实战实力。
再者,刘长佑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拥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不可能信口开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意见肯定也有可取之处。但最终清*并没有采纳刘长佑的战略计划,原因在于清*当时处于前所未有的内忧之中。
当时,刘长佑是在1881年提出的灭日计划,但是在这一年之前,清*刚结束了收复新疆的战役,因为这场长达数年的战争,不仅让清朝国库亏空,更欠着西方列强一大笔借款,清*又哪里有钱发动新的远征战役?
再者,在这一年之前,清*也才刚刚结束为期近五年的丁戊奇荒。这场旷日持久的大灾荒爆发于山西,之后横扫整个华北地区,包括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数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
根据史料记载,这场灾难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 据《丁丑大荒》碑记载,到了灾荒的第三年,大部分村落只剩下十之二三的人口,一个十几口的家庭剩下两三人都是幸运的。
当时担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为应付灾情,清*在曾国荃的催促下,断断续续的给了山西近1300万两白银,130多万石粮食。后来曾国荃还向李鸿章讨要了10万两的北洋海军军费用来赈灾。
不仅如此,曾国荃还*迫清*卖出了2000多个官职,将换来的银子直接买了粮食赈灾,这才稍微控制住灾情。
但是,正当死里逃生的人们准备重建家园之时,一场新的灾难骤然而至,这就是7月1日发生在甘肃武都的震级达8级、烈度为11度的大地震。在地震中受到破坏或受到影响的地区,大部分在旱灾区域之内。
在这场救灾中,清*所耗费掉的白银那是巨大无比。事实上可以想象,能*得清*卖官赈济灾民,足以见得清*财政已经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因为这长达五年的灾荒,让清*的大部分省的税收也收不上来。
在这种背景下,清*根本没有能力挑起任何战争。再加上当时清*因为收复新疆的问题和沙俄关系异常紧张,沙俄根本不可能同意清*从黑龙江出兵到库页岛,因为这块地方早已经被沙俄占据,所以当时出兵灭亡日本也就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根本无法付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