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两难全的意思是什么 ?自古忠孝两难全背后的本质逻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5 04: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8 22:09
“古忠孝两难全”,指效忠国家和孝敬父母不能同时顾及。
东汉时,鲜卑族进犯边境,辽西太守赵苞率兵迎敌。不料,他的母亲被对方劫持为人质,并以此逼迫赵苞退兵。在战场上,赵苞强忍悲痛对母亲说:“儿子乃国之官员,守土有责,不敢因私恩而废大义。”一面哭,一面下令进攻。赵苞是把“忠”置于首位。
而他的母亲却惨遭杀害。后人把这段故事,称作“赵苞弃母”。鲜卑军队被击溃后,赵苞含泪将母亲安葬。他对父老乡亲说:“吃着朝廷的俸禄而逃避灾难,不是忠臣;杀了自己的母亲而保全忠义,不是孝子。如此,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他每日郁郁寡欢。
最终吐血而死。他是夹在“忠”“孝”两难抉择中间的牺牲品。这当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例。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官员所面临的难题是:自己外出做官(尽忠),却难以侍奉家中父母(尽孝)。
这个故事真的能体现出,忠孝不能两全吗?
其实这个故事,体现的并不是“忠”与“孝”的问题,而是“私情”与“大局”的问题,投降就意味着把其他将士的生命置之于不顾,“俘虏”拿起武器就是兵,所以,投降的结果大概率是个灾难。
但是,当权者却大为宣扬此事,包装成“忠孝难两全”的典范,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国统治者自古都在大力倡导“孝道”,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1.“孝”符合人性,动物都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2.统治者提倡“孝”也是在顺应人性,可以彰显自己的正确性。
统治者不应该倡导“忠”吗?
其实,并不是统治者不想倡导“忠”,而是太多的改朝换代的帝王,他们是通过“叛乱”取胜的,比如,商朝建立、西汉建立、明朝等。
“叛乱”似乎新的政权建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想想这也是必然,因为改朝换代基本上都是以战争的手段夺取的。
刘邦建立西汉本身就是灭了秦国,他如果倡导“以忠治国”,对于秦朝来讲,自己就是一个“乱臣贼子”,自己的合法性都会遭到质疑,这不是很尴尬的局面吗?
所以,很多王朝前身在“忠”方面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因此,统治者不会大力倡导“忠”。
但是,“忠”却又是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就出现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当权者发现“孝”是被世人所认同的,为了让“忠”与“孝”沾上边,于是就开始倡导“忠孝”。
这仅仅是为了使“忠”这个意识,沾上“孝”的光,但是,人们的意识中,依然是以“孝”为先的。
三国时期,一次宴会上,曹丕对着参加宴会的人说:“君主和父亲都患了重病,只有一颗药丸可以救治,是救君主呢?还是救父亲?”
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说救君主,有的说救父亲,只有邴原不吭声。
曹丕有意问他如何选择。
邴原站起身来,正色说道:“当然是给父亲!”
曹丕既没有难为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可见,在当时“孝”的观念依然是整个社会公认和推崇的。
如何使朝臣以“忠”为主呢?
“忠孝两难全”这种思想的灌输,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人会问题,这句话体现的不是“忠”和“孝”同等重要吗?
真的是这样吗?
别忘了,在朝为官,每天的身份是官员,官员是不是要尽忠职守?
所以,当“忠”和“孝”出现无法兼顾的冲突时,经常会有“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的思想。
这种思想是怎么来的?
当然是朝廷有意宣传的,无论是以孔孟之道,还是类似于“赵苞弃母”的事迹,其重点无非就是要忠于朝廷,忠于皇权。
再经过一系列的洗脑,皇权至上的理念深入朝臣的思想。甚至出现“愚忠”的集体意识。
然后,统治者把儒家思想修改得更加适合封建统治,甚至出现了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
有人会说,“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下一句不是“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不是“孝道”吗?
首先,这并不是“孝道”,这是“愚孝”,而且,把“孝道”变成“愚孝”目的依然是为了把“忠君”变成“愚忠”。
看看这两句话的先后顺序就知道了,其作用是为了突出第一句话“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总的来说,统治者的逻辑大体上是:孝道——忠孝——忠孝难两全——愚忠。
这种封建思想的演变是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形成的,封建统治者总以为愚昧民众思想能够更好地统治,殊不知,这是违背了“天道”和“人道”规律,因此,愚忠逐渐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过程。
忠孝两难全的意思是什么 ?自古忠孝两难全背后的本质逻辑
“古忠孝两难全”,指效忠国家和孝敬父母不能同时顾及。东汉时,鲜卑族进犯边境,辽西太守赵苞率兵迎敌。不料,他的母亲被对方劫持为人质,并以此逼迫赵苞退兵。在战场上,赵苞强忍悲痛对母亲说:“儿子乃国之官员,守土有责,不敢因私恩而废大义。”一面哭,一面下令进攻。赵苞是把“忠”置于首位。...
自古忠孝两难全是什么意思
"自古忠孝两难全"是指忠于国家和孝顺父母常常会存在矛盾和冲突,很难同时做到两者兼顾。这句话表达了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会面临选择忠于国家或孝顺父母的困境,很难同时做到两者。这句话也反映了在价值观和责任之间做出选择有时是困难的。
忠孝两难全啥意思
忠孝两难全指的是一个人难以同时在对国家尽忠和对父母尽孝之间做到完美平衡。这个成语表达了一种道德困境,即在忠诚于国家和孝顺父母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难以两者兼得。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唐代白居易的《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中,其中提到“忠孝两全”是理想状态。白居易写道:“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
为什么自古中国忠孝两难全
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或者为国家尽忠,或者为父母尽孝,二者只能选其一,无法兼顾。“忠”和“孝”都是为人处世的优良品德,却必须选择一个、舍弃一个,真是让人头疼的两难抉择。四川邛崃山有条山路叫“九折阪”,回曲九折,崎岖险峻,经常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西汉...
忠孝两难全的意思
忠孝两难全的意思是忠心和孝义难以两全,二者只能择其一。其反义词是忠孝两全,意思是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出处:唐代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译文:“业传将略勋籍,名在将略勋籍,蕴天爵注重...
忠孝两难全的意思是什么
忠孝两难全的意思是一个人同时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很难做得很好。这句话出自唐代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元代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人生须要忠孝两全,方是个丈夫。”其实并不存在忠孝两难全的问题,任何事都存在一个平衡...
自古忠孝难两全是什么意思
忠孝难两全的意思是一个人同时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很难做得很好。之所以说自古忠孝两难全,是源自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
自古忠孝难两全是什么意思
自古忠孝难两全的意思:一个人活在世上,或者为国家尽忠,或者为父母尽孝,二者只能选其一,无法兼顾。“自古忠孝难两全”这句话是人们时常听到甚至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忠与孝拥有着几乎同样广泛的受众群体,并希望对君王或父母抱持无上的敬意,但当这两件事真的撞在一起,“难两全”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忠孝两难全的意思
意思是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不能十全十美。2、忠孝释义: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引证:(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伯应(袁可立子)真忠孝人也。”译文:伯应(袁可立子)真是个忠于君国,孝于父母的人。3、难全释义:难得十全十美。示例:自古忠孝两难全,精忠报国效岳飞。
为什么说古代说忠孝两难全呢
古代的忠就是提倡的忠君,孝主要是孝敬父母。古人提倡父母在不远游,就是父母在世的话,不能远游,要在父母身边尽孝。而当国家有需要时,又需要忠于国家参加战斗,保家卫国,这时就不能在家尽孝了,所以通常会出现感人的场景:儿子跪在父母面前,说些忠孝难以两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