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2 2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0 03:32
陈望道的翻译并没能参照德文本,而是通过《*党宣言》的其他语言译本进行的转译。
但仅仅依据陈望道晚年的一次回忆并不可靠,而且这次回忆经过了访谈者的二次加工,发表于陈望道去世之后,并不一定完全忠实于陈望道的本意。其实,陈望道早先在其他场合曾多次提到英文本。
1959年1月,他在一次访谈中就说:“《*党宣言》是在一九二〇年三、四月间从日文本参照英文本译出的(初版本在张静庐处可能有)。”(陈望道:《党的建立时期情况》,《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第1辑)周恩来去世后,陈望道亲自撰写悼念文章,其中写道:“有一次,周总理亲切地问我:《*党宣言》你是参考哪一国的版本翻译的?我回答说:日文和英文,主要是英文。”
(陈望道:《深切的怀念》,《文汇报》1977年1月15日)这个交谈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因为出自本人的手笔,可信度显然更高。陈望道这么说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或是对先前的说法的纠正和“矫枉过正”。
据陈望道学生陈光磊说,陈望道生前曾多次提及这次交谈。陈光磊还曾告诉叶永烈(1990年3月8日),陈望道生前与他谈及,周总理在五十年代问及《*党宣言》最初依据什么版本译的,陈望道说主要据英译本翻译。
是否参照英译本的情况,最可靠的依据还得从文本本身挖掘。随着研究的深入,争论也围绕着译文文本本身展开。过去学者仅根据一些对词语的简单统计,凭直观的印象,就草率得出结论。石川祯浩、陈力为等学者实际上就是根据用词的高度一致这些表面现象提出“底本唯日译本”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