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8: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6:42
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迁都建城于此而得名。
越城古为越国国都,治所,并一度是夏禹帝朝会万国之都,春秋五霸越国都城,魏晋第一大都市、隋唐东南沿海中心、五代吴越东都、宋朝都城、南明都城。宋绍兴府城置5厢、96坊;元代改厢为隅,设4隅、137坊,置录事司掌之;明废录事司,4隅划归山阴、会稽两县分掌之;清袭明制,仍设4隅,坊里数时有变化。
城内置昌福、汤公、长安、蕺望、孝义、南大、咸欢、辛植、美政、大善、秋瑾、水澄、越王、大云、锡麟、上大16镇。后并为秋瑾、元培、汤公、成章、鲁迅、锡麟6镇。35年10月,合6镇称越王镇,设90保、1228甲、21382户、92455人(1948年1月统计资料)。49年5月 ,绍兴全境解放。10月,以绍兴县越王镇,置绍兴市,隶绍兴专区。1950年5月,合绍兴县、市,称绍兴县,置城关区。9月,城关区复改绍兴市,隶绍兴专区。1952年撤销绍兴专区,绍兴市改为省辖。时全市置府山、塔山、蕺山、北海4区。1958年2月,划归宁波专区。1960年8月,改置绍兴市人民公社,辖府山、塔山、蕺山、北海4大队,隶绍兴县。1962年1月,复置绍兴市,废市人民公社。1962年12月废市,置城关镇,隶绍兴县。1964年,为绍兴专区区治。
1983年7月绍兴撤地建市,置越城区(县级),辖府山、塔山、蕺山、北海4街道,禹陵、城东、梅山、灵芝、亭山5乡和东湖镇。1990年,越城区下辖4街道、1镇、5乡,有居民委员会84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112个。89759户293404人,非农业人口180086人,耕地65086亩,按农业人口平均为0.57亩。
2000年12月16日,浙政发[2000]281号批复同意越城区禹陵乡2行政村划归稽山街道管辖:越城区禹陵乡大众、新港2行政村划归稽山街道管辖。
2001年1月13日,*批准,将绍兴县的斗门镇(不含新马山村、新合作村、新黄甫村、新孙端村、新豆姜村和新斗门村)、东浦镇、鉴湖镇、皋埠镇和马山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越城区面积由原来的101平方千米扩大到336平方千米。
2001年7月23日,浙政函〔2001〕140号批复同意绍兴市越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城东乡建制,大部并入东湖镇,辖32村、4居,驻会龙村(原城东乡址)。撤销灵芝乡、梅山乡建制,原灵芝乡大部和原梅山乡合并设灵芝镇,辖26村,驻曲屯村(原梅山乡址)。撤销亭山乡、禹陵乡建制,与原城东乡、原灵芝乡其余部分及鉴湖镇部分改由越城区*直辖并调整设立若干街道。鉴湖镇调整后辖30村,暂驻朝阳路(原址)。调整后,越城区辖鉴湖镇、东湖镇、东浦镇、皋埠镇、斗门镇、马山镇、灵芝镇7镇和若干街道。
2001年7月26日,绍政发〔2001〕94号批复:扩大府山街道,原亭山乡并入,办事处设鉴湖后街(原亭山乡址)。扩大北海街道,原灵芝乡部分并入,办事处设霞西路139号(原灵芝乡址)。扩大蕺山街道,原城东乡部分和昌安街道并入,办事处设鞋子畈16幢(原昌安街道址)。扩大稽山街道,原禹陵乡并入,办事处设延安东路480号(原址)。设立城南街道,管理原鉴湖镇部分(18村、8居),办事处设朝阳路(原鉴湖镇址)。塔山街道不变。调整后,越城区辖7镇、6街道。
2003年1月30日浙政函[2003]12号批复,同意绍兴县齐贤镇七里江等15个村划归越城区灵芝镇管辖:将绍兴县齐贤镇七里江、庄头、林头、五峰、前王、潞阳、潞庄、后诸、犭央犭茶湖、山泉、西山头、青云、立岱、大庆寺、嘉会15个村划归越城区灵芝镇管辖。调整以后,绍兴县齐贤镇辖33个村、6个居委会,镇*驻地不变(前进村);越城区灵芝镇辖41个村,镇*驻地不变(曲屯村)。
2013年10月,*2013年112号文件已对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域进行了批复,将原绍兴县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