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祇城邦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6 13: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4 08:20
僧祇城邦
Zanj states
古代非洲东部沿海的一批商业城镇。僧祇,波斯文为黑人之意。是古阿拉伯地理学家对今索马里以南非洲东海岸黑色皮肤居民的称呼。12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西把非洲东海岸从谢贝利河到坦加一段称为僧祇。僧祇城邦出现于10世纪,15世纪以后被葡萄牙入侵者所破坏。
僧祇地区早在纪元前就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地进行贸易。据阿拉伯地理学家记载,10世纪以前这里存在着一些阿拉伯人的贸易站,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些贸易站逐步发展为城邦。其中有摩加迪沙、马林迪等贸易中心。15世纪僧祇的发展达到高峰。沿岸城市已发展到37座。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来到这里,使僧祇城邦遭受严重破坏,葡萄牙人对印度洋贸易的垄断,破坏了传统的印度洋贸易网,导致僧祇城邦的最后衰落。
僧祇城邦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较大,伊斯兰教的传播也很广泛。阿拉伯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斯瓦希里文化。僧祇城邦从未形成统一的联邦或王国。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阿拉伯半岛相仿,统治者称作苏丹或谢赫。经济以商业为主 。商人用棉布 、 铁器等换取内陆出产的黄金 、象牙、胡椒、香料等产品,再以此换取来自海外的丝绸、棉、毛织品、串珠 、瓷器等 。此外 ,各城邦还发展了冶铁业 、农业、牧业和渔业。
中国唐代杜环的《经行记》、宋代赵汝适的《诸蕃志 》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都对东非城邦有所记述。麻林(马林迪)在1415年遣使送给中国一头长颈鹿。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舰队也曾数次访问非洲东海岸并留下关于这一带情况的记载。在这一地区发现大量明瓷,成为古代非洲与中国交往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