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乐”就能得到快乐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6 12: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6 15:24
张惠妹有一首歌叫《我要快乐》,可这首歌听起来就很悲伤。其实也不难理解,只有不快乐的人才会想要快乐,已经快乐的人不会有“想要快乐”的想法。
快乐的确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每当节假日我们都会相互祝福“节日快乐!”“假期快乐!”……那么快乐,真的是想要就能得到的吗?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分为三组去听音乐,第一组只需要听音乐,第二组告诉他们要通过听音乐让自己开心起来,第三组需要在听的时候记录自己有多开心。你猜结果怎么样?——第二组和第三组都开心不起来了。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当你试图让自己变快乐,实际上会阻止你变快乐。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为节假日精心准备一些希望让自己快乐的活动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快乐。当然并不是劝你以后都别准备了,如果你享受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让你很快乐;如果你很费力的准备,只为了追求活动时的快乐,那还是省省力气吧!
这个实验是我在《打破墨菲定律》这本书里看到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研究乐观十几年的心理学家,她在书里主要讲述了乐观与悲观的不同,为什么乐观者比悲观者更成功,更快乐,更健康。
提到乐观,很多人可能会把它跟快乐划等号,但作者用上面提到的实验告诉我们,乐观者并不是追求快乐成功的人,快乐是追不来的。
乐观者并不是唱着“我要快乐”就拥有了快乐的人,他们只是掌握了获得真正快乐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乐观者与悲观者的不同是:“悲观的学生通过退缩、反复思考、逃避现实和最终取得不理想的成绩来应对困难。乐观的学生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投入学习并最终获得回报来解决困难。”
为什么悲观者和乐观者的行动方式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原因是两者对未来的预期不一样:“积极预期——乐观——能增强动机和使个体付出更多努力,而消极预期——悲观——会削弱动机并使个体不再努力。”
这就是乐观和悲观最重要的区别,他们对未来的信念不一样。一个人对结果的期望越高,他就越有动力去实现目标,例如,相信自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会增强你在复习时全力以赴的动力;相信自己可以升职,会增强你努力工作的动力;相信自己可以减肥成功,会更有动力去坚持锻炼。
乐观者为什么对未来那么自信呢?是因为他们拥有乐观的基因吗?
基因的确是一部分原因,但它的占比只有大约25%,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乐观的形成更多是靠后天的环境影响和面对生活的应对方式所形成的经验。
作者在书里一语点题:“乐观者之所以快乐和健康,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方式。”
这对悲观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基因改变不了,但后天的行为方式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行为方式就是乐观者所拥有的秘密——他们通过行动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乐观的发电机:
从图中可以看到乐观与否的关键就是行动与否,而且不是一次的行动与否,在没有通往成功前,乐观者会不断尝试,直到通往成功实现目标。每一次实现目标都会为乐观人格加分,越来越乐观又会更愿意去行动,从而进入乐观的良性循环。
悲观者则相反,很容易就放弃、失败,无法实现目标,导致乐观减分,对未来更缺少积极预期,于是更不愿意去行动,从而陷入悲观的循环。
为什么人们说:“越有钱的人越有钱,越成功的人越成功,越快乐的人越快乐。”这就是行动——循环的力量!
你想要快乐吗?——想!
嗯……还是不要再想这个虚幻的问题了,写下你内心真正想要实现的具体目标,然后去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