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6 15: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4 13:32
1. 关于推敲作文的作文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 推敲作文400字相传唐代诗人贾岛骑驴进京赶考时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之后他感觉“推”不好,是否应改成“敲”。后来他用两手做推和敲的动作,犹豫不决,想着想着,
撞进当时大官韩愈的出行队伍中。大文豪韩愈问他怎么了,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韩愈。于是韩愈帮他琢磨了好半天,最后决定用“敲”,因为这样才能显出月夜的寂静。后人用“推敲”一词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除贾岛外,我国古代其他文学家也很注重推敲字词。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心;钟嵘有“一字千金”的论断;顾文炜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刻意。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时更应注重反复推敲一字一句,用最恰当的词句,表达最准确的意思,这样才能写出人人爱读的文章。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礼物》。我就写我最心爱的小猪(陶瓷制品)。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经常拿着心爱的小猪仔细把玩一番。老师说,“拿”字不好,你应该换一个词。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最后我改用了“捧”这个词这样才能显出我对小猪的珍爱。老师夸我改得好,简直是小贾岛,我高兴极了。
后来我写作文都很注重一词一句的推敲,反复思量。以至于我做数学奥数题都仔细斟酌,以至于生活中许多难题都要反复思考。大家都夸我心思缜密。
3. 请问,推敲的扩写作文1.“身轻一鸟过”
北宋汴京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的《杜甫诗集》,他如获至宝。但由於这本书保管不善,致使有不少诗句中的字都脱落了。有一次,陈舍人读到《送蔡都尉诗》时,发现「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句的「鸟」字后面少了一个字,他反复斟酌,始终不能断定那是什麽字。
有一天,他和几位诗友谈论诗文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补上一个最恰当的字。有人写出一个「疾」字,认为「疾」字最能表现蔡都尉轻快迅速的纵跳功夫。有人认为不好,因为「身轻一鸟疾,枪急万人呼」上句的「疾」字与下句的「急」字,无论在读音或意思上都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又有人写出「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此处显得太生硬,也显不出身轻如鸟的特点。有人更提出用「落」、「起」、「下」等字,但大家都不满意。
后来,陈舍人在别处找到了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都尉诗》一看,原来那句是「身轻一鸟过」。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过一样,确实恰当不过。
2.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代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有一句曰:“红杏枝头春意闹”。后代评论者极为推崇其中的“闹”字,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因为这个“闹”字生动的表达了春天的生动景色,并唤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也就是红杏枝头有何许春意,并最终以小见大的让人联想整个春意。从而突出了整首词的境界。所以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这首词时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
3.鲁迅诗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这是鲁迅先生为悼念青年革命家写的小诗,作者改“眼”为“忍”,写出了被压抑的满腔愤恨;改“边”为“丛”使严酷的白色恐怖和斗争环境在程度上和气氛上得到了强化。
4.张先《天仙子》有句云:“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张先抓住“弄”字来强调其在创造意境中的作用,从而使全句生动、活泼、新鲜,使感情融化于其中,使景物拟人化,从而创造出意境浑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达到了“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炼字最高境界。
5.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
4. 作文推敲的开头怎样写一天,通往京城的路上,有个僧人,骑在驴上低头沉思默想。他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嘴里叨咕着:“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过了一阵,又两手掌立做“推”状,然后弯起一只手食指做“敲”状。瞧他侧头蹙眉,眨眼凝神,看来是思虑的极苦。
他正想得出神,一下子撞上迎面而来的一路人马。他似乎不觉,继续前行,被人大声喝住:“无礼和尚,往哪里冲?”他一下子猛醒,抬头看去,原来,是装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人马。自己不知避让,罪过不小。韩愈手下人正要拿他问罪,没想到这个大官韩愈竟不摆老爷架子,让手下人把他带到马前,仔细询问: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贾岛,刚才只因做诗寻句不得,苦思苦想之际,冒犯了大人,还请大人见谅。”
“咦,你在做诗么?是什么句子想不出来啊?”
“小人在驴背上吟得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却不知这‘敲’字是不是换做‘推’字更好。”
韩愈立在马上,沉思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