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6 1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6 23:10
濒危世界遗产表达人道主义关怀,不以任何民族或宗教的文化取向为立场,只以主体价值为原则,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因而,这个变化频繁的《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触角是敏感的,随时为捍卫自己遵循的原则而发出声音,采取行动。 武装冲突下的世界遗产保护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早在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通过了《关于在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TH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IN THE EVENT OF ARMED CONFLICT (THE HAGUE, 1954) ,即《海牙公约》,然而当战争爆发的时候,被影响到的世界遗产却与与普通百姓的生命一样,大量的被无辜地沦为牺牲品。它们遭受的破坏或面临的威胁,是道义和法律都不允许的;而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那些本就饱经沧桑的世界遗产也与当地居民一样难逃厄运,其危险、恶劣的处境与沉痛的创伤无不牵动着全世界众人民的心。紧要关头,濒危世界遗产通过其严格程序及《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描述记录,表明态度、积极回应,提醒人们对其予以重视。 上世纪前南斯拉夫联盟的动荡局势曾把巴尔干半岛地区原有的一些世界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武装冲突更使亚得里亚海边的中世纪古城杜布罗夫尼克直接受到重创。杜布罗夫尼克古城有始建于8世纪的古城墙,并因其简洁优雅的老城区完美地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中世纪风格,而成为瑞士艺术史学家雅各布·哈特笔下的“作为艺术品的城邦”。这座文化名城只在1806年遭到围困,除此之外还未经历过战火,长达1940米的城墙和堡垒等气势宏伟的防御工事保存得完好无损。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古城(Old City of Dubrovnik)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遗产,然而就在1991年秋季,当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军队向其民动进攻后,仅一年之内大约有多达2000枚炮弹落进了城墙环绕的市区,炸毁了824座古建筑中的563座,损坏了城中三分之一的屋顶。这片屋顶有名的城市“第五面”,曾经为杜布罗夫尼克的美丽与和谐增光添彩。城里所有的古迹,无*共建筑、教堂、住宅、甬石路、雕塑,都可能遭到灭顶之灾。轰炸一开始,杜布罗夫尼克就上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技术上和资金上予以了协助,克罗地亚*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建筑师、雕刻家、修复人员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专家历时七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功地完成了包括修复弗朗西斯克和杜米尼克修道院的外观及重建宫殿在内的绝大部分工作。1998年12月,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的名字终于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上消失了。
阿富汗巴米扬山谷是拥有众多佛教洞窟和*时期防御建筑的古遗址群,其见证了从公元1世纪至13世纪期间以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为特征的艺术和宗教发展。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佛教艺术的干达拉流派兼收并蓄了各种文化影响。然而就在2001年3月,由于受到武装冲突的威胁,导致山谷内的巴米扬大佛(由两尊分别高53米和58米石雕佛像组成,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最高石雕立式佛像),被*组织执意动用炸药、火箭和坦克炮等手段,历时20天彻底摧毁。此外,许多洞窟还面临着倒塌的危险,一些佛像被炸后残余的壁面在不断受到侵蚀,盗运和劫掠文物事件经常发生,而且山谷内的一些地方由于埋有*而无法进入……残酷的战争暴行引起全世界震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亦做出了较快反应,就在当年6月25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提前在巴黎召开,会议用大量的时间紧急研究巴米扬被毁的问题,并讨论了类似情况下的措施和策略,甚至还出现了要求设立“*共同遗产罪”的提议。所有这些,促使巴米扬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Cultural Landscap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Bamiyan Valley)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2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批准为世界遗产,同时其也被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伊朗东南部的古城巴姆地处伊朗高原东南边缘的沙漠环境中。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巴姆古城地处重要的贸易路线十字路口,以生产丝绸和棉*装而闻名于世。巴姆城堡是使用本地的泥土技术修建中世纪要塞城镇的代表性范例。2003年12月,巴姆古城遭遇大地震,突然降临的地质灾害造成具有2000年历史的砖泥结构城堡受到毁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6月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为表明保护巴姆古城的紧迫性而启动了紧急动议,使得巴姆古城和文化景观(Bam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得以同时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