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9: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6:58
重庆市渝东南中心城市黔江城区内,东倚风景秀丽的仰头山,西靠杨柳青青的河滨长廊,南临舟白机场、渝怀铁路黔江站、渝湘高速路黔江出口,北贴繁华昌盛的解放街。校园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交通便捷,是黔江土家、苗汉儿女放飞理想的阳光天地。
学校始建于1978年,1992年被四川省*、省教委确定的首批民族性质高完中,占地80余亩, 现有在校学生5600余人,教学班71个。2000年成为渝东南民族教育窗口学校,2005年成为辐射渝、鄂、湘、黔四省的民族教育高地学校,2010年10月前建成重庆市重点中学,2015年创办为武陵山区民族教育高地。是黔江区唯一一所面向 全区招收初中生学校。先后被国家、重庆市评为“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集体”“国家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重庆市依法治校先进集体”“重庆市民族教育窗口学校”“重庆市传统体育项目试点校”“重庆市德育示范校”“重庆市优秀基层党组织”“重庆市书法示范学校”“重庆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重庆市学习实践活动重点单位”等。
六年发展,三大巨变
教学质量巨变
2009年中考继2008年中考再度飘红,2008年中考564人参考,周锐、梁晓分别夺取第一名,第二名,700分以上学生81人占全区700分以上学生三分之一。2009年中考,662人参考,田磊以755分,易冰以752分成绩夺取中考状元及第二名,700分以上56人,占全区700分以上学生的三分之一。田磊数学以150分成绩获单科第一名,全区数学学科唯一个满分,滕渠语文以145分成绩获单科第一名,万书毫、郑涛化学获70分满分成绩。李倩等16名同学物理获80分满分成绩,苏蓉等9名同学历史获50分满分成绩。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学科积分居全区第一名。
2009年的高考,595人参考,被名校及重点大学录取86人,一般本科上线突破400*关,600分以上15人。高三1班应届生*以644分成绩夺得渝东南片区2009年高考文科状元,被复旦大学经济类专业录取,高三12班程胜勇以659分,被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录取,宋小艾以658分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录取。我校高2009级办加强班两个,两个“加强班”高一入学时,区前200名5人,区前800名67人。今年高考,高三6班(理科加强班)54人参加高考,上600分6人,上重点线28人(含软线);高三1班(文科)60人参考,上600分2人,上重点线20人(含软线)。
办学规模巨变
我校由2002年前的800余学生的“袖珍学校”变为今天的5600余学生的大型高完中,实现了学校规模的迅猛壮大。
学校风气巨变
我校自2003年开始,至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各项工作的执行与考核,校风、学风、教风发生根本性转变,全校上下已形成“人人爱干事,事事讲原则,处处有舞台”的良好氛围。原市教委主任欧可平在全市“教育管理年”总结大会上,号召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习黔江民族中学的管理模式。每年有区内外20余所学校的管理干部到我校学习交流管理经验。
与名校联姻 三年* 一年创重 五年建高地
“武陵群峰生辉迎嘉宾,巴蜀公正诚朴鉴盛情。”2009年11月9日是黔江民族中学发展征程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日子。5900余师生在足球场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民族中学与重庆巴蜀中学‘*发展’协议签字暨‘创重’仪式。区*常委会副主任张翼林、巴蜀中学校长傅唯泉、区教委主任高峰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黔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德祥,区*常委副主任张翼林、区政协副*何泽洪及区教委主任高峰,热情接待重庆巴蜀中学校长傅唯泉一行7人,希望巴蜀中学的优秀教育资源传输到黔江,扶助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发展。9日上午8:00 两校在金冠洒店举行了“重庆巴蜀中学与黔江民族中学*发展座谈会”,就“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名校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百倍信心 夺取“创重”成功
黔江区*常务副主任张翼林讲:民族中学能有幸与重庆巴蜀中学“*发展”,既是民族中学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我区建设渝东南教育中心,打造武陵山教育高地,推动黔江教育水平整体升位的难得机遇。他要求区级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民族中学的“创重”工作,要顾全大局,倾力支持,特事特办,为民族中学的“创重”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民族中学要紧紧抓住此次难得机遇,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查找差距,克服困难,加快“创重”步伐。
捆出进步捆出成绩捆出辉煌
黔江区教委主任高峰讲:民族中学在较为艰苦的办学条件下能快速步入“创重”快车道,这是黔江区委、区*对黔江教育事业的充分肯定,是民族中学30年历史和黔江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希望两校以“名校联姻”“专家引领”“资源分享”等为依托,以师徒结对方式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管理、师资和科研水平。希望巴蜀中学把黔江看作一门亲戚,把民族中学当作一个小兄弟,通过较长时间的*帮扶,促进民族中学跨越式发展,推动黔江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年*”“五大提升”
启动仪式上,傅唯泉校长和郑小波校长签定了两校“*发展”协议书。根据协议,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巴属中学将对民族中学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办学条件和名师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对口帮扶。民族中学领导班子、教师每年将派出50至80人到巴蜀中学跟班学习,巴蜀中学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民族中学办讲座,上示课。两校教学资源完全共享,以实现学校办学理念有大创新、教育管理水平有大提高、教师干部队伍素质有大发展、教育质量有大攀升、办学环境有大改变的“五大提升”目标。实现“一年创建市级重点民族中学”“三年建成新校区”“五年打造武陵山民族教育高地”的办学目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市、区*100余位领导到学校调研民族教育, 区内外30余所中学校长先后到学校学习、交流“精细化管理”模式,市、区教育专家40余次到学校讲课。
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滴滴汗水花上浇,喜看来日满园春。走进四季,走进六月,民族中学全体师生再一次用汗水换取了成功, 再一次用成绩捍卫了尊严。
黔江民族中学,位于渝东南黔江民族广场,占地78.5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55人,教学班67个,在校学生4600余人,学校环境幽静,交通便捷,教育教学设施完备,育人成效突出,是黔江土家、苗汉儿女放飞理想的阳光天地。
学校立行胜于言,诚信至善为校训,以立足民族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成功人生做准备为办学理念,以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为育人目标,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持续发展,先后被国家、市、区授予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卫生先进学校、校园文化达标学校等称号。
学校的发展走过了如歌的岁月,历代民中人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强化教育管理和教学创新,在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高考成绩连续8年名列渝东南片区同类学校前茅,中考连续7年位居黔江区同类中学前茅。2007年高考上线率78%,升学率93%,升入名校1人,重点大学31人,居渝东南片区同类中学第一名,2007年中考,上重点高中联招线比率31%,居黔江区同类中学第一名,高考上线率,升学率再获渝东南片区同类中学第一名。出类拔萃的中、高成绩,为学校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黔江土家苗寨文化源远流长,认真挖掘,不仅可以使之发扬光大,而且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加强民族团结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民族中学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实施六个一工程,编写民族课本教材,丰富摆手舞、威风锣鼓、楠溪号子、唢呐等民族传统文化,组建了柔道、土家竹铃球、苗族天地球、苗族秋千、板凳龙、陀螺等竞技水平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代表队,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日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引领民中教师不断努力丰富自己,向更高、更远的育人思想靠近,推动学校纵深、持续发展。近两年有20余位国家、省、市专家、学者到校讲学,经验交流;40余位位教师参加国家、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两个国家级三个市级课题结题,14年国家、市、区级课题在研;300余人次论文、课题、竞赛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学校更是有一个负重自强,务实求真,勇于开拓,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他们把民族中学 做大做强,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是任重道远。他们立足校情,锐意进取,大胆改革,不断制定出适应民族中学发展的一系列方案,使学校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民族中学将要以过去为起点,以未来为征程,向实现全国民族教育基地学校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