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天气预报,古人是如何看天气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9: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6:50
古人看云识天气。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暖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2、炮台云,雨淋淋:
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3、云交云,雨淋淋:
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4、*过河,大雨滂沱:
*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6、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7、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8、棉花云,雨快临:
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9、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
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10、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云识天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6:51
1.古代劳动人民很重视云的观测。《诗经·小雅》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古人还根据云层的形状、薄厚、颜色及其变化,总结出一系列“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如“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其中的“城堡云”和“炮车云”形状相仿,都是可以产生雷阵雨的云体。
2.在唐代有关民间天气经验的书籍中,最有名的是黄子发的《相雨书》。这本书收集了唐代以前的一些天气预测经验,有些至今还很有价值。例如书中说:云中出现黑色和红色,就会下冰雹。现在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时,也须判断是否有雹云。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的乱纹云丝,云边呈土*。可见,对可能下冰雹的云的颜色,二者描述基本一致。
3.古代科学家对云雨形成机制有论述,古代诗人还知道云中含水的常识——“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同时似乎也清楚云雨转换之道理——“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只是古人对云的认识,大体还处于直观的感性阶段。晋人张协在《杂诗十首》中写道:“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用现代气象观测学的眼光看,这种似涌烟生密雨的腾云显然就是碎雨云。它高度低、移动快,上有蔽光云层,所以地面上的人看它就形似涌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6:51
看过一本书,介绍了一些,但我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可能也有一定道理。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又日"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6:52
其实现在也是能通过很多方式识别天气的,有些方法甚至比天气预报还准,古人也是意识到了这种方法,从而有了一套古人的预测方法,实际上这些方法至今也适用。
首先,就是通过一些生物的反应来预测。正如图片所提,如蜻蜓,蚂蚁,蚯蚓等,可对一些气象信息(空气湿度,风力,风向,气压等)有明显反应,因此它们会及早做出反应,而人们可以从它们的反应中得到信息,知道什么时候下雨。
其次,就是所谓的“看云识天气”了。古人为此也总结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诸多谚语,这些谚语至今在中国某些地区依然适用。而在当今,看云识天气依然是一个预测天气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平常预测天气的一个方法。通过局部的云形,云量,风力,风向即可精准预测短时,并较大概率预测未来天气变化了。具体方法比较复杂,涉及专业知识,这里就不介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6:52
古人是根据经验预测天气的。比如:亮一亮下一丈,早看东南晚看西北。雷雨三后晌。各地农民都有会看天气的能人,和俗语。我在延安插队时我们村有个老汉早上出门看看地里就知道今天有没有雨,都神了。经常知道雹子要来了,全村人就都到地里烧柴火。避免雹子打坏庄稼非常管用。
现在有天气预报,古人是如何看天气的?
1. 古人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通过观察云的形态、移动方向、速度、厚度和颜色等特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来判断天气变化。这些经验被编成谚语,代代相传。2. 当天空中出现形状像钩子的钩卷云时,通常预示着地面上可能会下大雨。这种云通常出现在暖锋面或低压系统的前方,其出现往往意味着即将迎来降雨。然...
现在有天气预报,古人是如何看天气的?
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8、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
古代科技不发达,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1. 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天气,依据二十四节气和农谚,了解自然界的变化。2. 钦天监,即古代的气象机构,负责对天气进行观测和预报。3. 古代劳动人民拥有深厚的智慧,他们的经验和谚语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帮助。
古人如何看天气
古人看天气,由于当时没有气象科学,人们光靠抬头看天和占卜来观测和预报天气。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又发暴雨橙色预警,古代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
以冰雹为例,如果天空出现云朵之中带有黑色和红色,那么这种云便是雹云,那么就预示这不久便会下冰雹或者雹雨。还有就是天空中的白云呈现鱼鳞一般的模样,那么今天晒谷子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因为是一个艳阳天。综上可看,古人进行天气预报多是依靠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总结。
古代人识别天气的方法?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大家都知道 2:看露水,一般早上看到草上露水很多,说明是好天气,因为晴朗的夜晚地面长波辐射没有云层阻碍直接散逸到外太空,损失很多,地面温度降低很多度,水蒸气遇冷凝结。3:蚂蚁搬家,燕子低飞。
古代航海,是如何预测“天气预报”的?
在识别天气方面,古代人们会观察云和风。例如,《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种,对预示着不同天气的云进行了简单分类。古人还根据云层的薄厚、颜色总结出了一系列天气和气象谚语,如“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此外,他们还根据风来预测天气,如“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暖和北风寒”...
古代时,人们用甚麼方法预测天气?
其实不说古人,就是现在老一辈在农村的人也都有很多懂得的,因为他们要干农活,对天气也要有一定的掌握,我的母亲出生在50年的,她虽然没有很高学历,但是也略懂这些看天气,比如天上出什么样的云就会下雨或者台风、天色变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天气,以前小时候常常听她说得都挺准的,我曾经问过她怎么学来...
古代没有预测天气的仪器,他们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其次是看风识天气,“东风下雨,西风晴”说明不同方向的风冷暖干湿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天气。另外是根据动物活动预测天气,比如如果要下雨,蜻蜓会低飞、青蛙会鸣叫、蚯蚓会出洞,或者如果早上有蜘蛛网上有水珠,那说明今天肯定是晴天等等。古人通过自己的智慧总结出了很多预测天气的方法和经验,很多甚至在...
古时候也有天气预报吗?他们是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的?
第一,天气农谚。古代关于天气最早的记载就是在《诗经·幽风·七月》上,它记载着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以及一年各月的物候现象。后人根据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和自己的农业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许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