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4: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09
五七是一个祭祀术语,指人死后三十五天。旧时丧礼,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念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
五七的仪式很讲究,要在灵堂摆一桌菜,倒上酒倒上茶,在生前住的房间里摆好洗脸水和洗脚水,在生前睡的床上放好生前常穿的衣服——总之就是为他最后一夜的休息做好准备。
到晚上10来点,召唤的仪式就开始了,大儿子要拿着灯笼爬到灵堂的屋顶上,掀起三张瓦片,向着夜空大叫几声“XX你回来啊”之类的话,余下的人则在梯下哭灵。
烧七:
从刚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
这些之中,五七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说死了的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他的家人,然后去投胎,或是去阴司居住。一般会在五七或六七日念经超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09
“五七”有很多意思,用法不同,意思也不同。
“五七”的主要意思如下:
1.地名
2.五七干校
3.祭祀术语
“五七”的详细解释如下:
1、地名
五七是河南省漯河市邵陵区的一个小镇 ,又叫五龙镇。
五七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的一个乡,又叫岚峰村
2、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是中国*时期根据*《五七指示》兴办的农场,是集中容纳中国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名实相差悬殊,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场所。
1966年5月7日,*看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斗争”。*还要求学校缩短学制,教育要*,不能让“资产阶级统治”学校。 这类干校一般选址在偏远、贫穷的农村,去干校的人被称为“学员”。无论资历深浅、品级大小,所有人都叫“五七战士”。直至1979年2月*发出《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此类干校方陆续宣告正式撤销。
3、祭祀术语
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刚死的时候是做七——就是从刚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渐渐的拉长距离,再大的哀伤也该渐渐的淡了。
这些之中,五七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说死了的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他的家人,然后去投胎,或是去阴司居住。为什么选死了后的第三十五天呢,乡下有这样的说法:一开始魂灵浑浑噩噩的,没有离开身体,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等过了一个月,他想起来却发现身体里的骨头都松开了,再也起不来的时候,终于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死了,于是那个魂灵长叹一声,爬出坟墓,来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
作为封建迷信活动的一部分,五七的仪式至今仍在国内四处可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10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亲,知识分子上山下乡,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这就是著名的五七道路。走五七道路,寓意就是学生去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下乡历练的意思希望以上答案可以帮到您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10
这个源于做七而来,所谓“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因为佛教观察人的转世通常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完成,所以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丧葬风俗,并流行于全国各地。人们将亲人去世后的四十九天分为七个七天(所以称为“七七”),每一个七天分别做不同的仪式来祭奠先人,“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所以你说的“五七”,就是指的人去世后的第五个七天,也就是第二十八天到三十五天之类的那一段时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7:11
五七”有很多意思,用法不同,意思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