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4: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8:10
前言
石器标本是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石器文化的物质基础。野外采集的标本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室内整理程序,就不能做到标本标记清晰、来源明确、资料齐备。没有标记、档案的标本最终会成为“死”标本,造成标本资源和野外工作的极大浪费。本规程的制定,将有利于规范石器标本的整理工作,为进一步的室内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本规程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规程起草人:娄玉山,刘丽萍,裴树文。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石器标本整理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石器标本及其模型的整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稿(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自然科技资源(石制品标本资源)分级归类与编码.2006
贾兰坡,黄慰文.周口店发掘记.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裴文中.周口店洞穴采掘记.地质专报,乙种,1934
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文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 标本整理的具体内容
对获得的石制品标本进行整理的工作包括标本的清洗、修复、编号、登记、建档以及与本标本有关的图像、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4 标本来源
石器标本主要来源于研究人员通过采集、发掘、征集、交换、赠送和转让得到的石器标本或模型,任何来源的标本均应具有详细的产地(遗址名称)基本信息、时代、采集日期、采集(送交)人等基本信息,野外采集和发掘的标本还应有相应的遗址信息、野外编号、野外记录,以及相应的田野绘图、照相、摄像和工作日志等。
5 石器标本的整理
5.1 整理前的准备
5.1.1 整理工具
a)小刀、剔针;
b)记录本;
c)记录笔;
d)编目卡片;
e)黏结剂;
f)用于标本信息记录的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光盘。
5.1.2 标本编号工具
不同颜色防水记号笔。
5.1.3 标本盛放材料
塑料盒、塑料口袋、塑料(硬纸)托盘、用于标本图像信息保存的照片册、光盘包(盒)等。
5.1.4 工作环境要求
整理标本的场地要有足够的空间、相应的工作平台、椅子(凳子),可以将标本展开摆放,同时整理室还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设备。
5.2 开箱的工作程序
5.2.1 开箱
首先要寻找箱内的装箱登记单,并对照核对箱内外两份标本登记单,根据登记单的说明了解箱内标本的数量和叠放情况。
5.2.2 取出标本
从上往下,顺序拿出每件标本,首先应查看标本包装上的编号,并在两份登记单上做上记号。直至全部标本都拿出为止,检查登记单是否还有没有标记的标本,如有上述情况,须仔细检查包装箱,确定箱内所有的标本已检查清楚。
5.2.3 包装材料处理
全部标本都找到后,才能将包装材料和包装箱放置一边,以备后用。
5.2.4 编号核实
每件标本打开包装时要注意标本的标签及包装上的野外编号,并检查标本上是否已经写上编号,编号是否与标签编号相符,标本的描述是否与登记单一致,如有不一致的,需要仔细核对,查清问题所在;直到最后一件标本编号与描述和登记单一致为止。
5.2.5 标本检查
标本在运输途中如出现破裂和断茬的情况,应将所有碎片和碎屑尽可能全部收集到一起,根据茬口仔细拼对,并用胶固定,暂时不能拼对起来的碎片或碎屑则用小塑料袋装起来,注明属xx编号标本的碎屑,与原标本放置在一起。
5.3 标本整理
5.3.1 标本清洗
这项工作应该在研究人员对标本做初步观察后进行。用细软的刷子沾清水将标本洗净、晾干,如标本上粘连有结核或其他碎屑,可用剔针将结核或碎屑剔除;如黏结过于牢固,则可不剔除,以免损伤或破坏标本。清洗时应注意保护标本野外编号,如果编号变浅,要经核对后用防水记号笔把标本编号写清楚。
5.3.2 标本放置
将同一层位同一探方的标本归类在一起,然后与同一层位但不同探方的标本分开放置。
5.3.3 标本归类
同一层位的石器标本根据石料的不同进行归类,最后看同一石料的标本是否有拼合的可能,如果两件或几件标本可以拼合在一起,则将这些标本统一放置,并在标签上注明,这项工作是田野采集标本工作的继续和检验,尽可能将能够拼合的标本放在一个大的标本袋内,以便日后进行拼合研究。
5.3.4 标本归并
将同一自然层(文化层)的标本和同一地点不同自然层(文化层)的标本分别归并在一起以便进行室内编号和整理。
5.4 室内编号及标签
5.4.1 标本室内编号
为便于石器标本的研究和管藏,对室外采集或收藏的标本都要进行统一的室内编号,即馆藏号。根据各保存单位的具体规定,本所石器标本需要按统一规格编写馆藏号(用黑色漆笔在标本上写上室内编号),以便发表论文和查阅标本。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将石制品分为五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编号(见表1),号码是IVPP+类型编号+流水号,其中IVPP与类型编号间有一个空格,类型编号与流水号间没有空格。
表1 石器标本类型及编号
其中,模具不再建立单独的编号系统,模具号采用标本号。标本号发生重复时,保留优先发表标本的标本号,后发表的标本,在原标本号后加后缀“(R)”,以区别于优先发表的标本号。
5.4.2 标本鉴定和填写标签
根据“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资源分类与编码石制品类分类细则”(见附件A),对每件标本进行分类,并填写标签(见表2)。标签需一式两份,一份随标本入库,另一份建立资料账目,做到账目清楚、编目详明、查用方便、保管妥善。
表2 石器标本分类标签
5.4.3 标本分级
按标本的客观价值、稀有珍贵程度可将石器标本分为*:①一级标本,指特别重要的或典型的石器,在标本上以两个红色圆点表示;②二级标本,器型较好,或用于图版、插图的标本,在标本上用一个红点表示;③*标本,一般标本,在标本上不需特别标注。
5.4.4 制作编目卡片,录入计算机
按表3编制卡片,尽可能多地包括各种信息。
表3 石器标本目录信息数据构成表
表3(续)
5.5 标本照相
尽可能对每件标本进行照相,典型标本要从多角度或细部进行拍照,并附比例尺,以了解标本的实际尺寸。背景一般选一块与标本颜色反差较大的平绒布较好,必要时辅助一些垫物,以使标本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每张照片需按标本编号进行编号,以做到照片和事物的一致,方便查阅。
5.6 野外资料的清绘、整理
野外发掘日志、布方平面图、地层剖面图、发掘探方图等用铅笔绘制的图件,室内都需要进一步清绘,并复制备份。田野照相和摄像信息要逐一整理,并刻录成光盘和VCD或DVD,以永久保存。田野发掘中的各种数据信息要在计算机中重新排列并进行简单的统计核实,看是否有错误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刻录成光盘。
5.7 包装、入盒放置
整理好的石器标本一般应换一个新的标本袋和标签一同进行包装,并分开盛放,以免标本相互碰撞、摩擦而影响打击痕迹的观测和研究。根据标本大小不同,可采用塑料盒、塑料口袋、塑料(硬纸)托盘等作为盛放容器,容器内可用软纸、棉花等座衬料,保证标本在盒内相对稳定。盒内需附一份标本标签。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石制品类分类细则
石制品类分类细则
大类:岩矿化石标本
小类:化石
一级:古人类及其遗迹和遗物
二级:石制品
*:
石锤:锤击石锤、砸击石锤
石砧:砸击石砧、碰击石砧
石核:锤击石核,包括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多台面石核、勒瓦娄洼石核;砸击石核,包括一端石核、两端石核;细石核,包括柱状石核、楔形石核、铅笔头状石核
石片:一般石片,包括自然台面石片、素台面石片、有脊台面石片、有疤台面石片、修理台面石片、零台面石片
石叶:包括石叶、细石叶
砸击石片:包括一端石片、两端石片
其他:包括暂无法归类的石片
石器:砍砸器,包括单刃砍砸器、双刃砍砸器、多刃砍砸器
刮削器,包括单刃刮削器、双刃刮削器、多刃刮削器、拇指盖形刮削器
尖状器,包括单尖尖状器、双尖尖状器、多尖尖状器
凹缺器,包括单刃凹缺器、双刃凹缺器、多刃凹缺器
雕刻器,包括平面雕刻器、角雕刻器、屋脊形雕刻器、船底形雕刻器
石锥:包括短尖石锥、长尖石锥
手斧:包括心形手斧、椭圆形手斧、三角形手斧
手镐
薄刃斧
石镞
石球
其他,包括暂无法归类的石器
断块
残片:左裂片、右裂片、近端断片、中间断片、远端断片
碎屑
二级:骨(角)制品
*:骨锥、骨铲、骨针、骨刀、尖骨器、骨棒、角铲、鱼叉
二级:装饰品与艺术品
*:有孔类、有刻痕类
二级:其他不属于上述类型的古人类遗迹和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