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6 05: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1 20:22
首先,朱元璋在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之后,立马挑选了24名亲信。这24名亲信也就形成了将领的雏形,后续的郭英、徐达这些得力的干将都在当时的这24名亲信当中。
朱元璋带着这24名得力的亲信继续发展,在郭子兴离世的时候,朱元璋的手下的军队已经有了数万人,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开始占领了主要城市,当时的南京也已经被朱元璋的收入囊中了。
在朱元璋带领军队的时候,他愿意听取士兵的意见。当时这群来自各个地方的人组成起来的军队,发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骄不躁,不出风头,脚踏实地慢慢发展。
事实上当时的军队就是遵从这个原则,的确是在不断壮大的道路上。后来随着军队越来越壮大,没有严格的军规,军队非常的散漫,纪律也很松弛。
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刘伯温。刘伯温为朱元璋效力之后,给朱元璋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他总结了农民军起义最经常犯的9条错误。
朱元璋听到了这9条错误之后,对照当时军队的情形,觉得就是现在最需要的。所以对刘伯温加以重用,并且依照刘伯温给出的建议对军队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
就是这次改革使得朱元璋的军队开始彻头彻尾的改变,有了严格的军规,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规章制度来,原本非常散漫的军队一下子变得井然有序。
原来只是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现在变成了纪律严明正规军队,整个战斗力也就一下子提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1 20:17
我觉得是朱元璋还是有些手段的,在加上有刘伯温辅佐他。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1 20:18
首先我们要知道曾经明朝的建立是多么的不容易~明军开国的起点是非常高的,甚至说对比之前其他历代封建王朝,明军在大明开国战争中所遭遇到的对手,是极其强大的。他所战胜的,是在中世纪曾横扫欧亚的世界最强骑兵——元朝蒙古骑兵。
朱元璋从早期拉队伍开始,一直奉行的策略,就是谋士朱升所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策略说白了,就是不争风头,耐住性子发展力量,尤其是军事实力。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二十五岁的朱元璋以红巾军将领的身份,回到家乡安徽凤阳募兵。这次募兵一共招募来七百多名青壮年,后来跟随朱元璋转战定远。这支七百人的队伍中,他挑选了二十四名亲信随行,这二十四人,就构成了大明开国将领的雏形阵容:徐达、常遇春、郭英等后来的名将,都在其中。
凶险的局面外加强悍的对手,使朱元璋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每攻克一处城池,都格外注意招降敌人中具有骑兵训练经验的将官并委以重任,甚至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在北方购买战马。
除了正确的战术以及政治策略外,军事层面,明军其实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骑兵。这可以说是明军与元王朝相比差距最大的环节,虽然在专业骑兵素质上,后天练习骑马的明军是有差距的,但是明军士兵也有自己的优势——长期严格纪律所形成的令行禁止的作风,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铁血明军之所以可以打败蒙古的铁骑,他们并非先天就这样强大,而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默默积累实力,最终在元末民族起义战争中破茧而出,笑傲四海。
现在你明白了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1 20:15
在我看来其实这一群人曾经也不是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1 20:20
因为朱元璋比较的有手段,而且在刘伯温建议下建立了军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