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不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6 08: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3 02:16
意思是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亦作“不去庆父,鲁难不已”。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故事
鲁庄公三十二年,鲁庄公突然病重。躺在病床上的鲁庄公开始考虑继承人。遵循旧制,因该是嫡长子继承君位,但由于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只能立哀姜的妹妹叔姜之子公子启为太子,可鲁庄公却不喜欢,便想到了宠妃孟任之子公子斑和另一妾成凤之子公子申。但他们不是长子不能继承王位,鲁国当时的规矩是,无长子继承,王位就可以传位君主的弟弟。于是鲁庄公找弟弟们来商量并试探。
鲁庄公的大弟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夫人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叔牙商议后事。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斑的仁德,愿竭力拥戴公子斑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斑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终于自杀。鲁国的内乱才算平定。
成语“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就出自于此,意思是不把庆父除掉,鲁国的灾难是不会休止的。后用来比喻,不除掉制造大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和人民就不得安宁。亦作“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后人也把常常制造内乱的人比作庆父。
举例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把这四人帮除去,国家就不得安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
成语名字: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发音: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成语解释: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成语繁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什么意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解释
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拼音:Qìngfǔ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复句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闵公元年》。2、《左传·闵公元年》载:庆父是鲁国公子,先后杀死两位国君,齐国大夫仲孙湫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后用“庆父不死,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何意?出自于哪?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撰写的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闵公元年》。1、用法:在句中,通常用作宾语、分句。2、读音:qìng fǔ bù s...
到底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还是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注 释: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出 处:《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例 子:~。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毛泽东《南京政府...
庆父不死,()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闽公元年》意思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 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大意
【意思】: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成语典故 【出处】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典故 《左传·闵公元年》冬,齐仲孙湫(从水,秋声)来省难(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书曰...
成语背后的故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出自哪里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齐鲁两国,有矛盾冲突,也有亲密关系,双方有多次攻伐,也有多次联姻。如齐桓公的姊妹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但是齐桓公异母兄齐襄公与文姜有私情,...
《左传》中,"庆父不死,..."的这后半句是什么?
鲁难未已 典出《左传·闵公元年》:“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说的是在春秋时鲁国鲁庄公死后的几年裏,由於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是什么意思?
“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意思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出处:《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作者:...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成语解释
【意思】: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