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3: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4:42
1,一众小人物,很小的事件,俭省的描绘,广阔的背景,自然而又震撼人心的悲喜剧。这一切烘托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概括力。有一位前辈著名作家说,阿Q是我们父亲,祥林嫂是我们母亲,涓生和子君是我们的儿女,云云。言外之意,寥寥几篇小说,写尽全体中国人。
2,作品特别的现实感和自我感。人们自然想到鲁迅本人观察和体验的深入,然而也有艺术境界的浑然一体,也即李长之所谓的艺术完整性。作品是一整个的,没有描写的薄弱之处,以及构思的不均衡之处。
有中学教师指责鲁迅不会铺排风景,是他没有文笔,才力弱的表现。果真?古人的小说,专写风景之类的铺排文字时,往往转成一首长诗。如此古怪,因为这种铺排,使视角由书中人物,突然转向旁观的第三者(作者本人),无意中扯碎了文章,而古人干脆拿扯碎也做文章?鲁迅的小说中,无这种不协调的扯碎感。这个,靠的偏就是作者卓越的文笔,做得到既非作者本人在说话,也非笔下的人物在决定环境。
3,耐读的独特风味。这是鲁迅独特文笔的魅力。郁达夫觉得他老兄的文章,越看得多越爱看,我也同感。有人说周作人不通顺的文字更耐读,鲁迅的文章读过两遍不想读了,周作人的还想读。吾不知这位老兄如何读法。我把周作人放的很慢来读,读到懂了就不想再来;鲁迅的文章,的确通顺易懂,没耐心来三遍,但隔的日子久一些,是又想再读一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