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3: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23
仙境之说源于中国远古神话﹐《列子》中记述有不少“至人”、“真人”、“神人”、“化人”及理想之国的神话传说,如华胥古国、终北古国、古莽之国、龙伯之国之记载,皆为后世福地洞天之祖本。为后世道教建立其神仙信仰提供了古籍依据。
《列子·黄帝篇》中说:黄帝昼寝,梦游华胥氏之国。此国“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又说:在海河洲中有列姑射山,“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原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且己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孕)育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列子·周穆王篇》说: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化人“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周穆敬之若神,事之若君。后来化人带周穆王去游化之宫,“王执化人之祛,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后来周穆王又游了臣搜氏之国,又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又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
《列子·汤问篇》中说:在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干骈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又说:禹治水迷途,误至终北之国。其国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陡。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垺,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倦则饮神瀵,力志和平。经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这些神话故事,皆是后世道教造构仙人仙境的模式。如《云笈七签》卷二十二《总说天地五方》就说:东方弗于岱九万里之外有呵罗提之国;南方阎浮利三十万里之外有伊沙陁之国;西方俱耶尼七十万里之外有尼维罗绿那之国;北方郁单五十万里之外有旬他罗之国;上方九天之上有元精青沌自然之国;中国直下极大风泽去地五百二十亿万时髦太和宝真无理之国。人皆高大,寿数百岁,“恒吟歌,其音以化越老之人,令知其国有不死之教”。又说:东方呵罗提国一名日生国,上有数千丈高大、三千围、两两同根有大桑树,仙人啖食桑椹,体作金光色。“地无寒暑,时节温和,多生神仙芝草,食之飞空而行”。南方伊沙陁之国一名火庭天竺之国,甚多灵药、甘液、玉英,无所不有,“取其兽毛作布,名之火浣布,小污以火烧之即鲜白”,此仙人所衣,民人皆三百六十岁。西方尼维罗录那国一名云胡月支国,国人寿六百岁,“上有山,生昆吾之石,治石成铁作剑,光明照洞如水精,割玉如土”,又有吉光之兽,声如梵音。北方旬他罗国一名天镜之国,有五芝玄涧,“涧水如蜜,饮之与天地同年”。上方元精青沌自然之国一名洞渊清衍之国,“天人授飞仙之方”。*太和宝真无理国,西王母之所治,“上生金银之树,琼柯丹宝之林,垂苏瑚以为枝,结玉精以为实”,仙人九万人。《太清中黄真经》说:“当三虫已亡,自达华胥之国”。后世道教更衍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