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1 11: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20:56
曹操和刘备,从一郡到一州的事业跨越,差了整整两年,其中最关键的实力培养阶段,恰恰各自投奔了不同的老板,还是相互敌对的老板,此消彼长之下,曹操的优势逐渐显露,而刘备只能苦苦追赶。
那么,他们俩到底差在哪儿呢?
影视剧中的刘备与曹操(来源:网络)
从时间来看,关键点就在公元189年到公元190年之间,曹操借助张邈和卫兹的帮助,参与了酸枣会盟,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进攻荥阳时,总兵力达8000人,结果被徐荣一碰,曹操大军四散,卫兹战死,曹操本人要靠曹洪让马才得以逃跑,而徐荣甚至追击到了酸枣,因为曹操之前抵抗激烈,误判了联军的战斗意志,才没有攻城,可见,曹操所部此战损失殆尽。
所以,他才因兵少,南下募兵。
另一边的刘备,此时应该回到了平原国,在陈纪的治下,担任高唐县尉、高唐县令,乃至于跟随青州刺史焦和在公元190年初,西进讨董。
一直到公元191年,刘备弃高唐,投奔公孙瓒,手下的本钱应该也攒起一些了,否则不可能任别部司马,类似于“独立团”的编制,至于兵马具体数目,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待到刘备随青州刺史田楷打回平原去,可以确知的部下有,关羽、张飞、简雍,另外还有给他担任“主骑”的赵云,以及自愿追随他的少年田豫,团队也算初具规模 。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赵云虽然很早就跟随公孙瓒,还是刘备的“骑将”,但并不是公孙瓒属国长史的幽州突骑嫡系,而是在自称冀州牧的袁绍和争夺冀州的公孙瓒之间,选择了后者的常山郡义从,也就是志愿兵,代表着本郡父老对公孙瓒的臣服,这个时间,应该就在界桥之战前后。
对于非嫡系的赵云,《云别传》中记录了公孙瓒的交往方式,原文是: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
翻译过来就是,当时袁绍自称冀州牧,公孙瓒非常担心冀州人跟随袁绍反对自己,所以对赵云主动归附非常满意,但他表达的方式,却是“嘲云曰”,也就是对赵云以嘲弄的语气开玩笑。
对于这个冀州常山郡人的使用,既没有划入本部精锐重用,也没有派遣在本州游击,而是将他派给了青州方面的刘备,这里面自然有刘备主动“每接纳云”的因素,也就是主动与赵云结交示好,另一方面也可见公孙瓒并不把赵云当回事。
影视剧中的赵云(来源:网络)
至于田豫,作为渔阳郡雍奴县人,属于公孙瓒的地域基本盘,却以年少之身,“自讬”于刘备,赵云和刘备的关系都带一个“讬”字,这个字的原意就是“寄”,无独有偶,日本战国时代主君派出直属家臣到将领手下听用,就叫做“寄骑”,应该就是取得“寄”字的延伸意,而赵云和田豫,均在刘备脱离公孙瓒集团后离开,说明,他们并非效忠刘备的家臣,而是公孙瓒的下属。
反观曹操呢,在他得一郡之地前,团队的规模同样有限。
确知属于他麾下的,有夏侯惇、曹洪、曹纯,另有归属于夏侯惇麾下的韩浩、典韦,而夏侯渊和曹仁这两个曹操集团的亲族重将,则根本没有参与最初起兵的相关经历,其功绩记录,均为曹操为兖州牧之后开始,所以,三解倾向于他们的投效时间较晚。
但两支团队却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内部相处的方式。
《三国志·关羽传》记录刘备与关羽、张飞的相处,原文如下: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翻译过来就是,刘备和关羽、张飞睡觉时都不分床,关系如亲兄弟一般,而一到公共场合,哪怕有很多人、很大的座位,关、张二人仍自觉在刘备身旁站立护卫,跟随刘备四处漂泊,从不回避艰难险阻
这里说到的“寝则同床”的待遇,赵云也享受过,当时刘备丢徐州投袁绍,两人在邺城再见,《云别传》记载原文是:
先主与云同床眠卧。
同床共枕是信任的表现,刘备坐着,一群人看着,关羽、张飞站着,这是关张二将自居其下的表现,也就是说,刘、关、张、赵,这是真感情,都是亲朋友。
影视剧中的刘备、诸葛亮、赵云、张飞(来源:网络)
而刘备待下属,也一直秉持着这个风格,《三国志·先主传》记录平原郡民刘平派人刺杀刘备,而“客不忍刺”,《魏书》记录刘备在平原时的经历,说法是:
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翻译过来就是,当时百姓处于饥荒状态,各自聚集人口自保并相互抢劫,刘备对外抗敌,对内经营辖区,哪怕士人中地位比他低的,也要坐一张席子,在一个锅里吃饭,上下平等,毫无架子,所以,依靠得人心吸引了大批的人来归附。
要知道,《魏书》是曹魏的官史,公认的对本阵营的历史多所忌讳,而对刘备这个大敌的早年经历却赞不绝口,可见,刘备的“待人”,绝对是当时公认的优秀。
再看看曹操对“寝则同床”的表现,在他本人所作的《追称丁幼阳令》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昔吾同县有丁幼阳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学问材器,吾爱之。后以忧恚得狂疾,即差愈,往来故当共宿止。吾常遣[归],谓之曰:“昔狂病,傥发作持兵刃,我畏汝。”俱共大笑,辄遣不与共宿。
简单解释下,就是曹操有个同乡叫丁幼阳,俩人关系极好,后来不幸得了“狂疾”,也就是疯了,病好之后,来曹操家要一起睡,曹操总是让他回去,开玩笑说,你小子之前有疯病,我怕你要是发病拿刀咋办,俩人大笑之后,就把丁幼阳送走了,不和他一起睡。
曹操说是戏言,却可看出几个问题,一方面,所谓“寝则同床”并非刘备的独家配方,当时的士人交往,亲密朋友之间,同床共眠并不罕见,刘备真正的特殊性在于,他并不是和“士人”如此,而是对社会地位较低的朋友也如此,这就和公孙瓒投脾气了。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曹操这个人对身边风险的警惕是本能性的,无论个人关系多好,有一丝的可能,他都要预先防范,《三国演义》里放大他的多疑,也是符合事实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20:58
曹、刘两支团队存在一个根本区别,就是主从相处的方式。刘备对待下属可以同寝,给予下属极大的信任感和亲密度。而曹操警惕防备心特强,对待下属再信任也达不到同寝而眠的地步。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21:02
两个人差别较大,曹操创业的时候有着自己的身家,同样还有官职,然而刘备起事的时候只有关羽、张飞跟随,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但是依然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20:57
曹操和刘备的团队区别就是,前者是自己是出谋划策的人,后者就是全靠队友,自己被带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0:24
曹操和刘备,从一郡到一州的事业跨越,差了整整两年,其中最关键的实力培养阶段,恰恰各自投奔了不同的老板,还是相互敌对的老板,此消彼长之下,曹操的优势逐渐显露,而刘备只能苦苦追赶。
那么,他们俩到底差在哪儿呢?
影视剧中的刘备与曹操(来源:网络)
从时间来看,关键点就在公元189年到公元190年之间,曹操借助张邈和卫兹的帮助,参与了酸枣会盟,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进攻荥阳时,总兵力达8000人,结果被徐荣一碰,曹操大军四散,卫兹战死,曹操本人要靠曹洪让马才得以逃跑,而徐荣甚至追击到了酸枣,因为曹操之前抵抗激烈,误判了联军的战斗意志,才没有攻城,可见,曹操所部此战损失殆尽。
所以,他才因兵少,南下募兵。
另一边的刘备,此时应该回到了平原国,在陈纪的治下,担任高唐县尉、高唐县令,乃至于跟随青州刺史焦和在公元190年初,西进讨董。
一直到公元191年,刘备弃高唐,投奔公孙瓒,手下的本钱应该也攒起一些了,否则不可能任别部司马,类似于“独立团”的编制,至于兵马具体数目,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待到刘备随青州刺史田楷打回平原去,可以确知的部下有,关羽、张飞、简雍,另外还有给他担任“主骑”的赵云,以及自愿追随他的少年田豫,团队也算初具规模 。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赵云虽然很早就跟随公孙瓒,还是刘备的“骑将”,但并不是公孙瓒属国长史的幽州突骑嫡系,而是在自称冀州牧的袁绍和争夺冀州的公孙瓒之间,选择了后者的常山郡义从,也就是志愿兵,代表着本郡父老对公孙瓒的臣服,这个时间,应该就在界桥之战前后。
对于非嫡系的赵云,《云别传》中记录了公孙瓒的交往方式,原文是: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
翻译过来就是,当时袁绍自称冀州牧,公孙瓒非常担心冀州人跟随袁绍反对自己,所以对赵云主动归附非常满意,但他表达的方式,却是“嘲云曰”,也就是对赵云以嘲弄的语气开玩笑。
对于这个冀州常山郡人的使用,既没有划入本部精锐重用,也没有派遣在本州游击,而是将他派给了青州方面的刘备,这里面自然有刘备主动“每接纳云”的因素,也就是主动与赵云结交示好,另一方面也可见公孙瓒并不把赵云当回事。
影视剧中的赵云(来源:网络)
至于田豫,作为渔阳郡雍奴县人,属于公孙瓒的地域基本盘,却以年少之身,“自讬”于刘备,赵云和刘备的关系都带一个“讬”字,这个字的原意就是“寄”,无独有偶,日本战国时代主君派出直属家臣到将领手下听用,就叫做“寄骑”,应该就是取得“寄”字的延伸意,而赵云和田豫,均在刘备脱离公孙瓒集团后离开,说明,他们并非效忠刘备的家臣,而是公孙瓒的下属。
反观曹操呢,在他得一郡之地前,团队的规模同样有限。
确知属于他麾下的,有夏侯惇、曹洪、曹纯,另有归属于夏侯惇麾下的韩浩、典韦,而夏侯渊和曹仁这两个曹操集团的亲族重将,则根本没有参与最初起兵的相关经历,其功绩记录,均为曹操为兖州牧之后开始,所以,三解倾向于他们的投效时间较晚。
但两支团队却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内部相处的方式。
《三国志·关羽传》记录刘备与关羽、张飞的相处,原文如下: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翻译过来就是,刘备和关羽、张飞睡觉时都不分床,关系如亲兄弟一般,而一到公共场合,哪怕有很多人、很大的座位,关、张二人仍自觉在刘备身旁站立护卫,跟随刘备四处漂泊,从不回避艰难险阻
这里说到的“寝则同床”的待遇,赵云也享受过,当时刘备丢徐州投袁绍,两人在邺城再见,《云别传》记载原文是:
先主与云同床眠卧。
同床共枕是信任的表现,刘备坐着,一群人看着,关羽、张飞站着,这是关张二将自居其下的表现,也就是说,刘、关、张、赵,这是真感情,都是亲朋友。
影视剧中的刘备、诸葛亮、赵云、张飞(来源:网络)
而刘备待下属,也一直秉持着这个风格,《三国志·先主传》记录平原郡民刘平派人刺杀刘备,而“客不忍刺”,《魏书》记录刘备在平原时的经历,说法是:
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翻译过来就是,当时百姓处于饥荒状态,各自聚集人口自保并相互抢劫,刘备对外抗敌,对内经营辖区,哪怕士人中地位比他低的,也要坐一张席子,在一个锅里吃饭,上下平等,毫无架子,所以,依靠得人心吸引了大批的人来归附。
要知道,《魏书》是曹魏的官史,公认的对本阵营的历史多所忌讳,而对刘备这个大敌的早年经历却赞不绝口,可见,刘备的“待人”,绝对是当时公认的优秀。
再看看曹操对“寝则同床”的表现,在他本人所作的《追称丁幼阳令》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昔吾同县有丁幼阳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学问材器,吾爱之。后以忧恚得狂疾,即差愈,往来故当共宿止。吾常遣[归],谓之曰:“昔狂病,傥发作持兵刃,我畏汝。”俱共大笑,辄遣不与共宿。
简单解释下,就是曹操有个同乡叫丁幼阳,俩人关系极好,后来不幸得了“狂疾”,也就是疯了,病好之后,来曹操家要一起睡,曹操总是让他回去,开玩笑说,你小子之前有疯病,我怕你要是发病拿刀咋办,俩*笑之后,就把丁幼阳送走了,不和他一起睡。
曹操说是戏言,却可看出几个问题,一方面,所谓“寝则同床”并非刘备的独家配方,当时的士人交往,亲密朋友之间,同床共眠并不罕见,刘备真正的特殊性在于,他并不是和“士人”如此,而是对社会地位较低的朋友也如此,这就和公孙瓒投脾气了。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曹操这个人对身边风险的警惕是本能性的,无论个人关系多好,有一丝的可能,他都要预先防范,《三国演义》里放大他的多疑,也是符合事实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0:25
曹操和刘备的团队区别就是,前者是自己是出谋划策的人,后者就是全靠队友,自己被带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0:25
曹、刘两支团队存在一个根本区别,就是主从相处的方式。刘备对待下属可以同寝,给予下属极大的信任感和亲密度。而曹操警惕防备心特强,对待下属再信任也达不到同寝而眠的地步。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0:26
两个人差别较大,曹操创业的时候有着自己的身家,同样还有官职,然而刘备起事的时候只有关羽、张飞跟随,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但是依然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