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谈谈你的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本大题共一小题,30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1 06:4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3 03:12
这一年,文帝封释之(人名)做廷尉。不久,文帝路过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跑,文帝乘坐的马车的马受惊。于是派人抓,并关于这个事对释之做了嘱咐。释之审问这个人,他说:“发现有人过来,听说是文帝出行,藏在了桥下。过了很长时间以为队伍过去了,所以出来,见到车马还在,就跑了。”释之禀告文帝:”这个人冲撞了您的出行,应该罚钱“文帝发怒(没有听从他的嘱咐),说:”这个人自己惊动了我的马,利用马的柔和的性格才好驾驭,(现在马惊了)如果是其他的马,那不就会伤害到我了吗?然而释之你却判处罚金。”
释之说:“法律,是天下人的依靠核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今天这样处理这个事,严重的话,就是法律不能够被民众信任。而且当时,文帝已经派我杀这个犯人。现在事情这样免我职务,廷尉这个职务,可以看做是一杆秤,让秤不平,一边倒下,那么天下的执行法律的人都会效仿这件事,那民众该怎么做好呢?只盼望您认真考虑。”文帝很久才说:“你做的很对”
一、法律是天下的法律,应该共同遵守。不能因人不同。
二、法律的执行一定要公正,还要坚持不动摇。就是现在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文帝能够听从释之的劝告,说明他还是作为一个皇帝还是比较清明的。
四、古代的律法多数是统治阶层为自身服务的,有不足之处。与现代律法相比不严谨。
五、史籍记载这个事一方面是希望能够给统治阶层作为参考之用,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或后世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律法。从而使百姓更容易信服统治,更容易统治。
六、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坚持公理正义,与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做斗争。
七、从这个故事中也可看出古代的帝王多骄奢淫逸,颐指气使。不能同百姓同甘共苦啊。
呵呵,不见得正确,做参考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3 03:14
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这一年,文帝封释之做了廷尉。 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对材料的理解:张释之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他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这些都是令人折节佩服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3 03:13
jsylzdh 相当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