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子女要到老人家去团年。没有多少老人家里备下多家卧室,洗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1 08:4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06:31
快过年了,子女要到老人家去团年。有很多多老人家里备下多家卧室,洗漱。1) 恭请父母或其他长辈及亲人等一起吃团年饭,从而热热闹闹过大年。同时,这样不仅弘扬了尊敬父母、长辈的传统,又发扬了家庭大团结的作风!
(2) 吃团圆饭前,先要敬天地和祖宗,并燃放喜炮。敬天地意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敬祖宗祈求祖宗在来年保佑平安、大生财运。
(3) 摆碗筷要多摆一套或几套,寓意为来年添人丁。如添子孙、媳妇等。
(4) 正在吃年饭时,如果来了客人,应立即给客人杯筷,并上酒吃菜,如果拒绝,主人会不高兴。因为这预兆来年添人丁。
(5) 桌上的鱼,有的地方习俗为不能去动鱼,表示年年有余。也有些地方只不能吃鱼头和鱼尾,表示有头有尾。
(6) 鸡爪寓意为抓钱爪,敬给家里贱钱的人吃。鸡腿敬父母或小孩或客人。表示尊老爱幼。
(7) 年糕敬给父母(长辈)表示人寿年高,大家吃年糕,表示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8) 红枣即枣子谐音为早子,即早生贵子。
(9) 吃团年饭时不能说不吉祥的话,如无意中说句饭煮发了(稀了),应立即补上一句:越发越好!小孩无意中打碎了碗,不能骂小孩,应补上一句:打发了!发即发财,如有人无意中碰倒了菜或汤,应说倒发倒发,意为大大发财。
(10) 团年鸡应选雄鸡,表示来年家庭成员身体雄壮、阳光、威武!也有的地方年饭不吃鸡,因“吃鸡”谐音为“吃急”,改为吃鸭。
(11) 吃甜酒,兆来生活如蜜甜!
这些关于吃团年饭的讲究,集中体现了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家庭团结的传统美德,和人们对平安健康,祈福旺丁,生财添丁等幸福生活的向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06:37
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不管身在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圆,倍同父母等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而吃团圆饭有很多讲究,需要我们注意。
(1) 恭请父母或其他长辈及亲人等一起吃团年饭,从而热热闹闹过大年。同时,这样不仅弘扬了尊敬父母、长辈的传统,又发扬了家庭大团结的作风!
(2) 吃团圆饭前,先要敬天地和祖宗,并燃放喜炮。敬天地意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敬祖宗祈求祖宗在来年保佑平安、大生财运。
(3) 摆碗筷要多摆一套或几套,寓意为来年添人丁。如添子孙、媳妇等。
(4) 正在吃年饭时,如果来了客人,应立即给客人杯筷,并上酒吃菜,如果拒绝,主人会不高兴。因为这预兆来年添人丁。
(5) 桌上的鱼,有的地方习俗为不能去动鱼,表示年年有余。也有些地方只不能吃鱼头和鱼尾,表示有头有尾。
(6) 鸡爪寓意为抓钱爪,敬给家里贱钱的人吃。鸡腿敬父母或小孩或客人。表示尊老爱幼。
(7) 年糕敬给父母(长辈)表示人寿年高,大家吃年糕,表示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8) 红枣即枣子谐音为早子,即早生贵子。
(9) 吃团年饭时不能说不吉祥的话,如无意中说句饭煮发了(稀了),应立即补上一句:越发越好!小孩无意中打碎了碗,不能骂小孩,应补上一句:打发了!发即发财,如有人无意中碰倒了菜或汤,应说倒发倒发,意为大大发财。
(10) 团年鸡应选雄鸡,表示来年家庭成员身体雄壮、阳光、威武!也有的地方年饭不吃鸡,因“吃鸡”谐音为“吃急”,改为吃鸭。
(11) 吃甜酒,兆来生活如蜜甜!
这些关于吃团年饭的讲究,集中体现了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家庭团结的传统美德,和人们对平安健康,祈福旺丁,生财添丁等幸福生活的向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06:30
没有不可以的, 渴望爱情,是人之常情,只要“是”成年人,这种需求,都会有。
也许有一些会说,都到了“这”把年纪了,还想着找老伴,老不正经。
爱情,“非”年轻人的专利,谁说女人70岁后,就不能“再”找老伴了,原因,这个年龄段,孩子个自都会有自己的家庭事业要忙,少了陪伴,有时,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孤独啊!
不管老人是生理上的需要,还是心里上的需要,因为她感到“很”孤独,想找个老伴,互相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
做为子女还是社会都应该支持她们,子女们“更”不应该去干涉阻挠,因为,这一切都很正常,没有理由“要”说三道四指指点点,这是老年人该有得权力,去选择属于自己的幸福。
理是这理,真想去找个人来陪伴,还是要慎重一些,比如 : 日后“财产分割”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到老归西后,财产“该”归谁所有?因为双方的子女们,最关心这个,这也是反对一些老年人再去找老板的主要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06:33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间称为“小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