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信佛的人解答一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1 21:4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3 10:30
试回答您的问题:
佛讲空,是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缘起性空。这,就是心经里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和有是不二的。
这个道理相信您今后自然会懂,在这里,一下子也说不清。
《金刚经》说的是:佛法就是教人去除烦恼的方法,他就象船伐,他运载人,从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 到达常乐无尽、不生不灭的彼岸, 不要执著于佛法。
其实,每本经里都有修行的方法,《金刚经》是讲去法执的,但是,在没有到达彼岸前,在没去除烦恼前,船伐还是需要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学佛也是有方法的。
佛要我们,对周围的一切不是不关心,而是智慧对待人事,这点,请您读读《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明白了。
建议您先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地藏经》
祝福您早日找到一读就产生欢喜心的经典!
学佛,是学智慧,修佛方法的关键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3 10:30
空并不是对周围漠不关心,若这样是空,则佛度众生就很不合理。你理解的空是空空如也,就像杯子里没有水,龟毛兔角不存在那样的空,这个太简单,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佛说的空是缘起性空、真空妙有,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任何事物都是组合的,不具备一个固定不变的、可认取的性质。空间上如此,时间上也是如此。你可以参照量子力学来理解空性,平时我们眼中的坚固的物质,在不断分割下,呈现为能量场的状态,这已经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佛教的理论。
理解了这样的空性的人,知道无论客观世界,还是主观感知,都是无自性的、如梦如幻的,所以他便可以很自在地游戏人间,组合因缘,而绝不会因为空而否定一切显现,堕入顽空断灭。佛讲《金刚经》是针对须菩提那样的利根之人,如果你当下不能趋入,那么就要从其它的渐修法慢慢往上走。然而,虽然修暂时没办法,但只要是有缘者,通过多多闻思,对空性产生正确理解是不成问题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3 10:31
你误解了《金刚经》的意思。全部经典的核心有两个。
一个是不住法相与非法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不是说一切都是空的,而是让我们不执著,因为一切现象都是变化不定的,没有可执著的东西。不要看到“无所住”就认为是“空”,而要看到“生其心”,活在当下,珍惜现在。
第二、经也告诉了我们修佛的方法,即“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要行一切善法,众善奉行,但行善时,不能有我在做善法的想法,心地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要着相,因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没有一个布施的“我”,也没有一个被我布施的“人”,更没有我布施的“东西”。只有如此“三轮体空”,无相修善,才能成佛。
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说,没有一个可以执著的东西。佛法是药,当你因为我执与法执而生出的一切烦恼痛苦之“病”好了之后,这药也就用不着了,所以,即使是佛法也不能执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后,还要“自净其意”,这才是佛法不同于其他教人行善的宗教的地方。
综上所述,《金刚经》已经将佛法的原理与方法全部告诉了我们,只是我们往往着文字相,没有真正读懂。
如果有时间,可以研读南怀瑾先生《金刚经说什么》一书。
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3 10:32
佛经是教人解脱烦恼的.如果你以清净涅槃为目标,就可以.
如果以七情六欲为目标,那是取烦恼法.
金刚经讲空来破凡夫之有执,但又怕耽于二乘之空,所以虽不住于相,不住色生香味触法,而生其心,而行六度,而持戒修福.所以学金刚经,只学到了空,是错解佛法,落入边见.
金刚经讲不住色生香味触法而行六度万行菩萨法门,为菩萨修学的指南,菩萨不见相而度众生,上求下化,乃是成佛之路,如何说没有修佛方法.佛性人人本具,不假修成,但凡夫在迷,诸佛在觉,受用不同,所以假借修行而显其体,用修德而现性德,始觉觉本觉.
佛说连方法都要舍,不是舍弃,而是不执着,念念无住才是真住.
况且这个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人渡了河,自应舍弃筏子,难道背筏子上岸么.
但是你还没渡河,就把筏子舍了.执着于法尚应舍的死理,忽略了诸佛八万四千法门度众方便.
一切方便法接引修习,渐次明了本具天真佛性,通达无此岸,无彼岸,无中流,则筏亦用不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3 10:32
阿弥陀佛,楼主有兴致看佛经,这是好事,不过 现在直接看《金刚经》确实有点难,里面的佛理十分深奥,没有坚实的修行功底是很难领悟其中奥妙的。 光是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是奥义无穷,当年六祖就是听了这一句开悟的。
“空”是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都是随因缘而变化,故而不要执着于事物的任何一个表象。楼主讲到佛说连方法都要舍弃,这是已经学有大成,登上般若彼岸以后的事情,而你现在离那个境界为时过早,建议从佛学的一些基础书籍看起,比如《了凡四训》,《六祖坛经》,《认识佛教》等等,这样由浅入深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