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7: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0:21
野外各种构造形迹的变形特征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其中包括岩石的能干性,内在因素(岩石的成分、组构及岩石力学性质),外在因素(围压、温度、溶液、时间、应力状态等)。基于各种因素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对分析固体岩石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一、岩石的能干性
岩石的能干性是指岩石抵抗流变的能力。自然界中的岩石从受力产生变形的角度可分为:强硬岩石,抵抗流变的能力大,这种岩石称为能干岩石,例如花岗岩、白云岩、砂岩等;软弱岩石,抵抗流变的能力小,这种岩石称为不能干岩石,例如页岩、黏土、膏盐、煤层等。
岩石的能干性强弱,除决定于本身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外界因素。例如灰岩本来是坚硬的岩石,但当它呈薄层状时,在地质变形中则变为不能干岩石。
二、岩石变形的内在因素
(一)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变形介质的不均性
N.J.Price实验曲线表明,钙质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在单轴挤压下,其杨氏模量是不同的,如从图3-17中两条曲线形态和位置的不同可以看出,当两种岩石的石英颗粒含量相同时,钙质胶结砂岩比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强度大。若当岩石中矿物的颗粒细小或圆滑,具较低强度;或定向排列,则岩石受力显示不能干或易塑性变形。当岩石中矿物的颗粒粗大或呈棱角、杂乱无序排列具较高强度,则岩石受力显示能干或产生脆性变形。
图3-17 两种岩石杨氏模量与石英含量关系变化图
(据N.J.Price)
此外,岩石中的化学性质稳定的矿物和易溶于水的盐类(如黄铁矿、岩盐、石膏等),如果其含量高,也会降低岩石的强度(杨氏模量)。
(二)岩石的黏结性
岩石矿物颗粒或岩石碎屑之间黏结能力,称为黏结性,亦称易滑性。在自然界中,即便是同一种岩石,由于其胶结物(硅质、铁质、泥质)不同,胶结类型的不同(基底式、接触式、孔隙式),会导致它们黏结性不同。例如,沉积岩中的石英砾岩和石英砂砾岩,石英砂岩与钙质砂岩的黏结性是不同的,产生的变形效果也不同。
(三)岩层厚度和成层性
岩层厚度和成层性对变形的产生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自然界中,在同一强度的外力作用下,岩层厚度越大且成层性越差,则岩层越不易变形,可形成完整平缓的褶皱形态;岩层厚度越小且成层性越好,则岩层越易变形,可形成复杂无规律的褶皱形态。
在沉积岩中,若其他条件相同,碎屑颗粒细、棱角不显著,呈基底式胶结的岩石,往往强度较高;反之,呈接触式胶结的岩石,强度就比较低。具有层理,尤其是薄层的沉积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容易沿层理面滑动,易形成褶皱构造;不具层理或巨厚层岩石,则容易产生断裂。凡是孔隙或裂隙发育的岩层,强度都会明显降低。
三、岩石变形的地质环境(外在因素)
(一)围压
岩石处于地下深处,承受周围岩体对它施加的压力,这种状态下的压力称为围压,又称为静岩压力。
实验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围压的加大,岩石内部质点彼此接近,增强了岩石中各质点的内聚力,从而提高了岩石弹性和强度极限,导致塑性(韧性)能力增强,岩石表现为不易破坏。如图3-18中石灰岩在常温时,从0.1MPa到400MPa围压下进行实验中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说明当围压是0.1MPa时,施加压应力到280MPa,此点应力值为弹性极限,超过此点,岩石破裂;当围压增加到100MPa时,施加压应力到400MPa,岩石仍没有破裂,而发生塑性变形,此时的弹性极限比0.1MPa围压时的弹性极限有所提高,岩石韧性增强。
自然界中地表的岩石多表现为脆性,以断裂变形为主;岩石随着深度的增大,则围压也就越大,并表现出韧性增强,发育为褶皱、韧性剪切带(见图9-1)。
图3-18 不同围压下石灰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据E.Robertson)
图3-19 不同温度和溶液条件下大理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图
(据D.T.Griggs,1951)
(二)温度
在常温层下每降100m地温升高3℃,即地温梯度为3℃/100m,地表是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大多数岩石在这状态下呈脆性性状。随着深度增加,其温度也随之升高,会使岩石质点的热运动增强,并减弱它们间的联系能力,从而导致岩石强度降低、弹性减弱,有利于岩石发生变形。图3-19为大理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常温和1000MPa围压下,对大理岩试件垂直施压,其弹性极限为200MPa;当温度升高到150℃时,则弹性极限降为100MPa。由此表明,温度升高对岩石变形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当温度升高到适当程度时,较小的应力也能使岩石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三)溶液
地壳中的岩石大部分都含有溶液(水分、油气),它们的存在会使岩石软化,软化的岩石有利于变形的楔入作用,溶液增加便于岩石间的粒间运动,也便于岩石重结晶作用,从而降低岩石的弹性极限,提高韧性,最终有利于岩石的变形;在构造应力的配合下,溶液还会导致矿物的溶解和新矿物的形成,有利于岩石的塑性变形。
表3-2列举了七种岩石在干燥和潮湿条件下的抗压强度,从表中可看出,七种岩石在潮湿条件下的抗压强度的降低率,如煌斑岩抗压强度降低率最小,为12%,而页岩抗压强度降低率最大,为60%。
表3 -2 七种岩石在干燥和潮湿条件下的抗压强度
(据徐开礼等,1989)
在图3-19中,湿、干大理岩的两条不同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表明,湿大理岩比干大理岩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干大理岩产生10%的变形量的压应力是300MPa,而湿大理岩产生同样的应变仅需要200MPa。溶液的加入使分子的活动力增强,岩石的内摩擦力和分子间的凝聚力减小,从而降低了岩石和矿物的强度。
(四)孔隙压力
岩石孔隙内流体的压力称为孔隙压力。正常情况下,孔隙压力约为围压的40%;在油田中曾测得孔隙压力/围压比值为80%,甚至也存在接近100%的可能性。当孔隙压力大到几乎等于围压时,就使岩石产生了浮起效应,用这种效应较好地解释了巨大岩席的推覆和滑动的可能性。
四、岩石变形的时间效应
自然界水滴石穿这一现象就是时间“作祟”。地壳中的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发展时期变形过程中,其变形的程度与强度有时表现出人们难以置信的地步,如欧洲阿尔卑斯推覆构造的推覆体推移距离达几十千米,上百千米,人们可能认为是巨大无比的作用力造成的,但主要是时间效应导致其推覆的距离甚远。因此看来,时间的因素对岩石变形具有重大影响。它也是目前模拟实验难以解决的问题,岩石的变形时间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施力速度的影响
快速施力不仅可加快岩石的变形速率,而且会使其脆性增强。例如,沥青等材料,在快速的冲击力作用下,呈现脆性破裂;若缓慢施力,则表现为弯曲韧性变形小而不破裂。其原因是:岩石受到缓慢的长时间外力作用,内部质点有充分的时间移动到平衡位置而固定下来,而呈现永久变形。值得指出的是,地壳中的变形,除陨石的碰撞和地震等外,都表现为长期而缓慢的变形。
(二)重复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
如果对岩石重复施力,虽然每次作用的应力没有达到岩石的强度极限,但是只要达到某个临界值以上,并且有足够的重复次数,岩石同样会发生破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现象。若重复作用的应力低于这个临界值,即使重复作用的次数再多,岩石也不会发生破裂,这个临界值称为疲劳极限或疲劳强度。
重复作用的应力在弹性极限与疲劳极限之间,在应力作用下可产生一些塑性变形,每次塑性变形可以积累在一起,当塑性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不会增加,岩石不会破裂;若重复作用的应力,达到或超过疲劳极限,塑性变形不断积累,且增量不再减小,当塑性变形积累到能使岩石破裂的应变量时,岩石就会发生疲劳破裂。如日常生活中用手折铁丝,一次是折不断的,反复多次折铁丝会发热,再继续反复折,最后铁丝会被折断,就是重复施力的最好例证。
(三)蠕变与松弛地质作用分析
1.蠕变与松弛概念
蠕变是指施于岩石一个恒定的应力后不再增加,随着时间的增长,岩石应变增加的现象。松弛是指应变维持恒定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这两种现象均与时间有关,反映出长时间的缓慢变形,降低了材料的弹性极限。如在生长的大树枝干一端*一大块石头,日久此枝干变弯,可成为牛颈状。岩石蠕变失稳常造成地质灾害,要加以预防。
2.蠕变与松弛对岩石的变形影响
岩石在恒定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蠕变,只是不同的岩石其蠕变速度不同。温度增高,蠕变会加快。
蠕变和松弛是在长时间应力持续作用下,岩石弹性不断降低,弹性变形逐渐减小,永久变形缓慢增加,从而呈现流变特征的反映。由于岩石的变形一般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发生的,当变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维持变形的应力就会逐渐减小,出现松弛现象,从而使变形固定下来。蠕变与松弛反复发生,使岩石中微小的永久变形不断积累,以至形成规模巨大的变形。
3.蠕变与松弛在地质事件中的作用
人们对地质时期中产生剧烈变化的运动称为构造运动或地壳运动,而把两次地壳运动之间较平静的时期称为构造运动期(这与划分蠕变与松弛极为相似)。
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是呈螺旋式发展的,每一次地壳运动就是蠕变,每一次构造运动期就是松弛,二者的交替遵循辩证法,诸如: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陈国达教授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如图3-20所示。
图3-20 蠕变与松弛造成螺旋式地壳运动发展示意图
五、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对岩石力学性质性状有很大的影响。岩石受到压应力作用会引起岩石体积的缩小,使内部质点靠近,提高内聚力而增强其塑性,从而有利于塑性变形。在高围压下,如果因压应力作用而出现破裂时,多是以剪切破裂为主。相反,当岩石受到张应力作用时,由于岩石一般抗张强度都较低,易于产生张性的破裂。
压挤力:使岩石塑性增大,即易产生延性(流变能力),破裂行为,如剪裂。
伸张力:使岩石脆性增大,即易产生刚性(破坏能力),破裂行为,如张裂。
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石的形变规律:岩石最难克服拉伸,次为剪切,最后为压缩。一般来说,抗压能力大于抗张能力的30~50倍,抗压能力为抗剪能力的10倍。
学习指导
分析地质构造的力学成因,应同应力、应变以及与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结合起来进行。而地壳中岩石是不均质的,变形又经过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应力分析是本情境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地质构造识别与分析的基础。
固体岩石变形受众多因素制约,本情境重点为变形分析、蠕变与松弛,难点为应变椭球体与“米”字形法则的运用以及递进变形分析等。
练习与思考
1.什么是外力、内力和应力?
2.什么是正应力和剪应力?
3.在单轴应力状态下,如何分析岩石受力情况?
4.试述固体岩石变形三个阶段的特征。
5.岩石的变形方式有几种?
6.在脆性岩石中,为什么剪裂角总小于45°?
7.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何谓蠕变?何谓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