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5 02:0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2:49
在大江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如果船身上有了破洞,就有可能进水沉没。为减少这种风险,古人对船舱做了一些改造,即使船身上出现几个大洞,船也不容易沉没。这种船舱就是水密舱。
水密舱的发明灵感可能来源于竹子,人们把竹竿一劈两半,发现竹子里面中空,关节与关节之间有各自独立的空间,这就是“节状空腔结构”。
人们根据这种结构,把船舱分割成为各个密闭的独立空间,这就成了水密舱。水密舱的舱壁使用的是坚固的立式隔板,人们在隔板上刷上遇风很快硬化的桐油,再用麻丝、石灰把隔板之间的缝隙紧紧密封起来,即使隔板对面盛满了水,隔板也不容易破损和渗水。厚实的隔板还起到了支撑船体的作用,能帮助船体抵抗海水的横向压力,使船更加坚固和稳定。
有了水密舱,一旦船身出现破损,水只能进入其中一个船舱,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舱室,船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浮力,稳定航行。人们有充裕的时间把水舀出,堵塞漏洞,使破损的船只得到维护。
除了提供安全保障之外,水密舱还是极好的分类储藏室,不同的船舱放置不同的货品,为商业贸易提供了方便。水密舱还可以作为临时的养鱼池子,渔民们可以把捕获的鱼暂时养在船舱里。这种做法一直被渔民沿用至今。
总结:南北朝时期,南朝有一种“八槽舰”。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一种具有8个水密舱的船。唐代时,我国出现了完善的水密舱结构的船。到了宋代,海上贸易非常发达,水密舱的运用也更为广泛。
1974年,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宋代远洋货船,尽管只残留了船舱的底部,但13个水密舱结构保存完好。这条船还有一个细节,和现代轮船的设计非常相似:在船舱里,有两条紧贴着水密隔板的,叫做“肋骨”的特殊横木,它们的作用是为了有效地抵御海水对船身的压力。这个细节表明,宋代船只的水密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2:46
“八槽舰”,顾名思义,指的是一只船的船体有八个船舱,而分割八个船舱的隔壁称为“水密舱壁”。“八槽舰”可不仅仅只是一种船只造型设计,重点在于“水密舱壁”所起到的神奇功能——即使某个船舱破洞淹水,船舶仍可保证正常航行不会沉没。八槽舰的航区是从浙江沿海航行到广东沿海;又可从广东沿海航行到今北部湾以及今越南沿海。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2:51
古代有一种不怕水的船似鸟嘴状名鸟船,因为水密隔开舱,当一个舱进水破洞也不会牵扯其他舱位故而不容易下沉。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2:53
因为他们对船仓处做了一些改造,改成了水密舱,这样就会有一定的空间,形成了空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