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5 01: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7 09:28
电流三段保护与零序电流保护区别:
1、零序电流保护只反映单线接地故障,而35kV及及以下系统中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可以短时间运行,不跳开断路器,所以不用零序电流保护。
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相间短路和三相短路故障使用相间距离保护反应的,发生相间短路或是三相短路故障时距离保护动作跳闸,零序保护不动作。
3、110kV及以上系统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三段式电流保护不能反映大电流接地系统中的零序电流,所以对单相接地故障没有灵敏性。
配合:
1、零序电流II段保护保护本身线路全长且保护延伸到了下一级线路,成为下一级线路的远后备保护。正常应该下一级线路的保护自己切除该段线路的故障,零序电流II段作为远后备保护就不应该先动作。
2、将零序电流II段的保护范围设在下一级线路保护的I段范围内,并且延时也增加一个级差,这样下一级线路的故障优先由自身保护切除,上一级的II段作为后备。下一级线路保护的I段保护可以是零序I段、接地距离I段或者假设是你说的相过流(实际相过流对接地故障不够灵敏大电流接地系统高压输电线路都是不配的,小电流接地系统线路一点接地时不跳闸,配的相过流保护反应相间故障以及不同名相两点接点)。
3、保护原理不同不能直接比定值大小,就按保护线路的长度,比如保护范围为30%,就按在该处故障时整定上一级的零序II段,相过流、零序过流、接地距离定值虽然不同但是换算到成故障点,就可以比较保护范围了。
扩展资料:
一、三段式电流保护特点:
1、第I段: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第I段的整定值,是按大于被保护线路末端最大的短路电流的原则来整定。保护范围受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影响大。第I段保护范围通常比较小,为线路全长的15~50%。由于灵敏度不够,所以第I段保护通常不能单独使用,要有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配合。
为保证选择性,通常要延时,为了缩短延时时间,要求保护范围不能延伸太长,不能超出下一线路第I段的保护范围。时限级差一般为0.5秒。
2、第II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即第II段,目的是为了弥补第I段保护的缺陷。
3、第III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保护范围较大,通常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以及作为相邻下一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整定值是按大于最大的负荷电流来确,即在最大负荷电流作用下不能起动,且在装置动作以后故障切除后在最大负荷电流作用下能可靠返回。
二、零序电流保护特点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基本特征,是产生零序电流及零序电压。
2、三相星形接线的相间短路保护,动作电流必须躲开最大的短路电流或负荷电流,动作时间长,灵敏度低。
3、利用零序分量构成专门的接地保护,动作速度快、灵敏度高(相对)零序电流的获得:零序电流滤过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流保护